版次:06 作者:2024年08月02日
□唐雅冰
连绵近半个月的雨,驱走盛夏燥热,雨后的旌城格外洁净,空气中带着一丝向日葵的甘甜。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在演艺中心上演,精湛的舞蹈艺术为观众展示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激昂悲壮的抗战故事,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贯穿全剧。整个舞剧用“情”为线,以“中国舞蹈之母”、北京舞蹈学院首任校长戴爱莲为原型,讲述了民族危亡之际,爱国艺术家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毅然归国,一面抚养孤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爱国的种子,一面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唤醒民族意识而振臂高呼的感人故事。舞蹈无声却比语言更掷地有声,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精神在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舞剧开始,灯光暗下来,幕布上的舞鞋颜色逐渐加深,由最初的灰白慢慢变成中国红。中华大地狼烟四起,陪都重庆危机四伏。海外求学的莲,明知祖国山河破碎,战火纷飞,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毅然带着心爱的舞鞋踏上归途。那份情,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赤子情。在香港,她邂逅了地下工作者轩,年轻的心碰撞出爱的火花,儿女情被紧张的局势衬托得越发浪漫,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把氛围拉满,也把观众带入那段特殊的历史深处。如果说芭蕾舞剧《天鹅湖》是唯美画面中真善美的体现,是无法复制的经典,《归来红菱艳》则是中国民族舞与芭蕾舞的完美融合,烟雨中撑出的油纸伞瞬间把观众的心拉近,芭蕾的优雅中融入中国的韵味与风情,强烈的张力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也把现场观众的爱国热情点燃。
莲投奔时任重庆育才学校校长的伯父,再次遇见同在学校的轩,儿女情给家国情让道,为隐瞒身份,轩未道破香港邂逅经历,莲也迅速投身新的事业。莲用慈母般的爱培育着战争孤儿,同时展现着一位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两幕场景交替出现,一幕是蓝色背景下、轻快明亮的节奏中,莲带着孩子们训练芭蕾基本功,表演竹马舞,“嘿嘿,啦啦啦,嘿嘿,啦啦啦,马儿来了,马儿跳,马儿跑,我要赶到哒的哒冲锋号,向前飞跑让我杀强盗!”这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厚植爱国热情,这份情,纯真却令人动容;另一幕是重庆大轰炸的惨烈,飞机的巨大轰鸣,弹片的纷飞呼啸,红色的灯光下,一具具散倒的尸体,满目的断垣残壁。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战争的冰冷残酷形成强烈的反差。演员或独舞,或双人舞,或群舞,每一次跃起、每一次旋转、每一次下落,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即使在死亡的威胁下,高昂的头颅也是对命运的不屈挣扎。每一个动作都演绎得恰到好处,通过身体的颤抖、脚步的沉重、表情的凝重等细节,传达出对战争的恐惧、对生命的珍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大好河山惨遭战火蹂躏的痛心。这份情,复杂却又清澈。
国难当头,抗争的征途没有旁观者。当日军侦察机被击落,纤夫躬身一步步艰难前行,用绳索将飞机拖到市中心展览以鼓舞斗志,屏幕上撕裂的“愈炸愈强”四个红色大字,再次把全场的爱国之情点燃,情境营造达到了小高潮。国难当头的国泰大戏院募捐义演中,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和激昂的音乐,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团结一心和共同奋斗的精神演绎得尽善尽美。这份情,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仰。
莲送轩上战场前的双人舞,那是灵魂伴侣间的心心相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深情与默契。观众的心一次次随着他们的对视、分开、纠缠而起伏,儿女情的缠绵、爱国热情的凛然都在脚尖、指尖传递。不同的岗位,相同的深情守望,掀起全场又一高潮。待到重庆解放,白鸽翱翔,莲也等到了胜利归来一身戎装的轩。温暖的舞台灯光中,两人的激情双人舞,既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终于盼到胜利的激动。莲脚上的红舞鞋与一身雪白的舞裙和轩的解放军服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加上十几位身着洁白芭蕾舞裙的“和平鸽”羽翼的张合,让情感表达达到顶峰,无声地传递着重新缝合大好河山的悲壮。这份情,让观众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得到安放。
《归来红菱艳》通过民族舞蹈与芭蕾舞的融合创新、对人物的立体塑造,表达细腻的情感,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芭蕾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世间唯有情最动人,无论是里面的儿女情长,还是主人公对艺术的用情至深,最终都融入家国情怀,感情得到升华。情到深处,山河动容;情到深处,民族脊梁敲起来铮铮作响。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也许是此剧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与情感归宿。走出剧场,看万家灯火,心里感到无比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