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4年06月29日
达州市通川区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专项培训现场。
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是新时代数字教育发展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近年来,通川区坚持“应用为王”,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初步构建了“五项培训、四级研修、四步进阶、六大活动、三层三带”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助力通川教育高质量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通川区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作为撬动教育高质量的主要抓手,以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三服务”为工作航标,助力教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助力家长进一步提高家校协同育人能力,制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应用实践探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多级发展目标。
区域发展目标。整体规划全区各学校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础应用网络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构建教、研、培、管、评的平台管理体系;构建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部门协作机制;构建以集团学校为单元“平台”应用推进模式;构建省、市、区、校多级专家联动模式,促进区级专家成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养种子教师,成立教学、教研团队,以示范、辐射、引领全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构建创新教学设计、赛课等系列教师竞赛活动体系。
集团学校发展目标。将全区58所中小学校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成16个集团学校,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实现区域学校全覆盖。各集团学校按照学科、年级成立教学教研组,全区16个集团共成立248个学科教研组,5020名中小学教师加入教研组,实现教师参与全覆盖。通过集团学校开展共研共训促进薄弱学校协同发展,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全提升。
同时,还明确了集团牵头学校发展目标,建立集团内学校开展平台应用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集团参与学校发展目标,参与学校制定本校教师开展平台应用培训和研修计划;教师应用发展目标,通过五级培训和四级研修促进教师教学成长;学生应用发展目标,利用平台资源和功能开展解答难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管理等学习模式。
健全发展机制
确保平台应用保障
构建多级管理推进体系,明确各级目标,逐级落实职责任务,让推进工作有人管理、有人推进、有人探索、有人指导、有人评价,促进全员推广应用,制定了“三层三带”组织架构:一是区级教研电教等业务部门带动集团牵头学校,集团牵头学校带动集团内全部学校;二是专家带动种子教师,种子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三是教师教学转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带动家校协同育人。
区域组织机构。组建区级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电教、教研、师训、教改、新基建、督导等相关部门和股室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相互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建设、管理、研训、应用、评价、监督等过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过程监督与评价,以确保工作的逐级落实。
集团学校机构。组建集团内领导小组,由牵头学校校长任组长,成员学校校长任副组长,分管教学、师训和技术的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构架。负责制定本校利用平台开展教研、教学、管理等应用方案和具体活动计划;制定集团内教研组和教师开展“平台”应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集团内教研组负责组织组内全体教师通过“平台”开展教研、教学、家校共育等活动;负责组织集团内教研组和集团间教研组开展“平台”应用交流活动;负责指导、收集、评选、推荐集团内教师开展“平台”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案例。
集团学科教研组。成立集团内学科教研组,覆盖集团内全体学科教师。每个学科教研组确定1名组长,1-2名副组长,学科教研组制定开展针对“平台”应用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公开课、听评课等年度或学期计划。
学科种子教师队伍。每名“种子教师”组建一个创新教学应用团队,定期开展团队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打磨示范课、听评常规课等方式来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指导团队。组建了三级指导团队:一是组建智慧教育专家指导团队,由高等院校、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研究中心、科大讯飞等单位的专家作为特聘指导专家团队。二是组建本级平台应用指导团队,包括区级指导团队和集团内指导团队,区级指导团队包括教研、电教、学校骨干教师等58人,集团指导团队每个集团3-5人,包括1名技术教师和2-4名学科骨干教师。三是集团学科教研组种子教师指导团队,全区16个教学集团,成立了248个学科教研组,共组建种子教师团队520人。
强化人才培养
建立平台应用队伍
通川区确定了四步进阶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一是要了解掌握数字化教学理论知识、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与方法等理论知识;二是要掌握设备、平台、教学相关工具软件技术应用技能;三是要尝试、探索学生通过平台开展自主教学方法;四是要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及过程指导实现教师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目标。
实施五项专项培训。学校校长和管理团队培训,让学校校长及管理团队知道推进工作该怎么抓,重点抓什么,教师应用该怎么评,评审结果该怎么用等主要内容。学科教研团队培训,制定学科教研团队培训计划,开展切实有效的能力提升培训,让教研团队清楚学校教师教学数字化改革方向该如何导向,如何深化指导。本地指导团队培训,区级指导团队和集团内指导团负责对各集团、各学校及全体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实时指导与校本培训等任务。种子教师领航培训,制定种子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专家指导、自我总结反思,实现数字化教学创新发展。教师全员培训,通过种子教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共同参与等方式,推动教师全员数字化教学转型。
进行四级研修活动。区级种子教师主题研修活动,组织16个集团学科教研组进行专题研修活动,促进集团间交流,推广平台应用经验。集团学科研修活动,集团内各学科教研组组织全组成员开展课堂教学同步研修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同步研修活动促进教师全面参与,共同提升。学校校本研修活动,要求各学校(包括集团牵头学校和成员学校)利用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平台9大场景功能和资源创新应用,常用教学工具软件应用等。教师自主研修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完成线上20个学时学习任务的同时,要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应用,并积极参与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构建三级指导体系。该体系为智慧教育专家团队指导、本级团队指导、种子教师实时应用指导,逐级覆盖,层层深入。智慧教育专家团队指导,负责对全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开展交流活动指导;本级团队常规指导,负责区级和集团内活动的规划、指导、开展、评价等工作;集团种子教师负责将改革应用成果在本集团内推广应用,负责指导本学科教研组内全体教师平台功能应用及课堂教学同步研修活动等。
开展六大应用活动。开展特色教学教研资源建设活动,组织教师广泛开展精品课建设活动、教师数字素养实践提升活动、校园影视资源建设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论文征集活动、数字化教学创新课程资源建设活动、基于课堂实证精准教研和大规模在线教研活动等,构建本土特色教学和教研资源库。开展教学设计大赛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广泛开展平台“双师教学”应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广泛开展平台资源及功能应用的双师教学、融合创新教学等赛课活动。开展场景应用主题研讨活动,组织各集团开展平台应用过程性、阶段性、输出性活动设计,通过沙龙、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分享、交流、总结、推广、应用平台应用经验和主题研讨活动。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各学校开展平台应用的课题研。开展教学应用案例征集活动,组织全区学校、教师开展平台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指导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案例,并在全区推广应用优秀案例。
创新开展工作
平台应用走深走实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依托平台资源和功能应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探索“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范式,结合智慧教育特点开展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试点探索,通过种子教师创新应用教学探索、种子教师学科教研组示范辐射、种子教师教学成果示范辐射等创新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目标。
积极构建评价体系。在平台推广应用过程中构建《集团平台应用考核评价办法》《学科教研组平台应用考核评价办法》《教师平台应用考核评价办法》,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和教师的年度绩效目标考核。
切实细化保障措施。“平台”应用离不开数字化环境支撑,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保障,离不开建设、培训、运维等经费保障,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监督落实。为此,通川区对学校数字化教学师生应用环境进行整体规划。优化网络环境,满足学校大面积教学应用的网络带宽和校园内网结构;配备教学设备,满足师生教学的应用环境,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备课计算机、学科数字功能教室、师生数据采集设备、应用平台等;引入高校、教育研究院(所)、企业等前沿技术,推进产教融合;为每年开展教学应用、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平台建设与数据维护等专项经费保障;强化部门职责考核,实行过程质量监督,加强对集团学校、集团学科教研组、教师开展工作监督落实。
□文/图 王万礼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