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瞄准老人钱包 农行员工识破骗局

版次:04    作者:2024年06月29日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通讯员 郑年孝 王仕威)“小伙子,麻烦你帮我提高一下转账限额。”近日,家住万源市城区的付老太来到农业银行万源支行营业部,急切要求柜台工作人员调高银行卡账户的转账限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

“老人家,为啥要调高转账限额?要调到什么额度?”为了防止老人遭遇电信诈骗,柜面客服经理张闽川随即询问付老太。付老太解释道,自己患有关节痛的毛病,在寻医问诊的过程中加入了“平安药房”等多个企业微信群。平时,她在微信群里除了听“医生”讲解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还参与微信群里组织的“答题抢红包”等活动。

前不久,她通过微信群里的陌生人推荐,认识了一个自称能治疗关节疼痛的“名医”,并在“名医”那里订购了标价4万元的针灸药品。对方要求通过微信转账支付药品费,付款成功后便立即发货。然而在微信转账时,付老太发现额度受限,于是来到银行调高银行卡的转账限额。

“那位‘名医’是万源本地人吗?叫什么名字?行医地址在万源还是在外地?”当张闽川询问“名医”的具体信息时,付老太一脸茫然。见付老太如此反应,张闽川产生了怀疑,立即叫来内勤行长邱涛。两人进一步询问发现,付老太所说的“名医”只是老人微信群里的陌生好友,对方的联系电话、行医地址、具体姓名、是否具有行医资质等基本信息全无。

两名农行员工通过查看付老太的手机微信发现,那位“名医”还在微信群里不断发信息催促老人赶快付款。见此情况,邱涛引导付老太询问对方姓名、行医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但“名医”总是刻意回避这些问题,只是不停催促她付款。

根据多年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经验,邱涛判断付老太可能遭遇了电诈,遂耐心劝导她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相信网络上所谓的“名医”,以免上当受骗。随后,工作人员还找来一些“名医行骗”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付老太这才发现那些案例情形与自己遇到的情况如出一辙。

最后,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付老太毅然删除了医疗微信群,并对银行工作人员揭穿“名医”骗局,保住了自己的血汗钱表示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