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匠心之火 铸时代之刃

——动力厂维检车间技工“尖刀”杨德权的故事

版次:03    作者:2024年06月29日

“无论从事什么工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样才能成为岗位上的佼佼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动力厂维检车间杨德权参工三十余载的深刻感悟,如今五十多岁的他依然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奔跑,构筑匠心,绽放风采。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在杨德权看来,在工作中需要有一股精益求精的钻劲,时刻保持高度自觉的责任感、紧迫感。自参工后,杨德权便紧跟师傅的步伐学习设备安装。那时的他就像一张白纸,对企业工艺流程并不熟悉。在师傅的指引下,杨德权拆除设备了解其内部构造,查阅资料了解设备工作原理,认真学习师傅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把每一个细节详细记录下来,逐渐成长为水泵、风机设备维护方面不可或缺的人才。

有一次,炼钢一次除尘的液力耦合器突然出现故障,企业当时的维修力量还无法达到修复水平。为了减少对生产工作造成的影响,作业区立即成立设备维修小组,由杨德权牵头开展设备维修工作。接到任务后,杨德权带领大家查阅设备资料,积极与生产厂家沟通请教,掌握维修思路后马不停蹄地开始拆卸设备、更换备件、还原组装。通过近半月的摸索研究,顺利完成了液力耦合器修复任务。

每当有人问到杨德权有什么技术经验跟大家分享时,他总说,“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技术提高的根本是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在实践中日积月累,稳扎稳打方能有所进步。”在日常设备维护工作中,杨德权可谓是细致入微,对设备工艺参数特别敏感,校验联轴器找中时,总是能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正确判断开口上下和电机高低,利用公式计算出电机前脚量和电机后脚量,结合实际经验完成校验作业。经他手的联轴器校验,生产运行时总是能够达到要求。

“今年3月,250KW高压电机轴承端盖出现严重磨损现象,杨德权凭借多年的维修经验与大家一同并肩作战,成功消除了设备隐患,经检测运行参数平稳,为公司节约了备件成本。”共事多年的工友吴景山说。

“充分发挥自身所学,持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是杨德权追求的奋斗目标。今年2月,杨德权与工友一起来到达州钢铁搬迁升级项目参与新厂区建设,公辅单位设备安全场地成了他奋斗的新战场。来到新厂区后,杨德权每天查阅设计图纸、熟悉设备工艺、了解设备安装过程、记录设备控制参数……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扇叶看起来一点缝隙都没有,与老厂区的设备看起来截然不同。”“这是1号汽轮发电机组散热风扇,它与设备外壳的距离均匀分布,顶隙在1.5毫米左右。”短短时间,杨德权对公辅单元的设备安装工作了如指掌。

久经磨砺终成器。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杨德权逐渐成长为动力厂技工队伍中的一把“尖刀”。每每遇到大型设备、精密设备检修安装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岗位能手、金牌工人、劳动模范、达钢工匠……他用实际行动攀越技术高峰,用精湛技艺解决技术难题。

工匠精神是工匠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这种素养品质是职业精神的萃取,是优秀文化的凝练,是成就工匠的深层次的逻辑因由,是一种形上引领又使人们追梦出彩的精神资源。在达州钢铁这片广阔的舞台上,像杨德权这样的奋斗者还有很多,他们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 郭沣沂 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