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奋力争创全国公共 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版次:01    作者:2024年04月13日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岸 通讯员 郑川兰)自去年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高水平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云上数字达州·智慧就业”公共服务品牌,奋力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构建三次产业高效协同体系,推动产业就业融合发展。坚持“做优一产稳就业、做强二产扩就业、做活三产保就业”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主体1200家,在全国率先布局建立现代丘区农机装备产业园,稳定就业岗位2.5万余个。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工作导向,11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落地达州;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和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扩大就业岗位6.7万个。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创建2个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和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带动就业4.8万人,推动形成就业服务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促工作格局。

构建企业用工适配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就业协同联动。聚焦高新企业、中小企业、新业态企业三大主体用工需求,实施提升高新企业就业质量、盘活中小企业就业存量、激发新业态企业就业增量“三大行动”,推动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达三所高校针对性调整专业设置,综合运用“校企合作”“双招双引”“人才安居”等措施,引进企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400人。依托“城市大脑”开发上线“云上数字达州·智慧就业”应用场景,打通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实时监测企业用工需求,智能精准匹配就业岗位,为重点企业保障用工2.3万余人,实现专业、职业、就业、产业四业贯通。

构建内联外畅配套制度体系,推动产业就业互促共进。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理念,根据产业布局、园区分布,嵌入式建成标准化就业服务平台2452个,基层平台专(兼)职人员3875名,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家、劳务经纪人1405名,“城市10分钟、近乡15分钟、远村20分钟”就业服务圈基本建成。同时,健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确37个部门工作职责,推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制度,将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分值提高至6分,将吸纳就业、新增失业等指标纳入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和民营经济考核范围,大就业工作格局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