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上接第二版)

版次:03    作者:2024年02月10日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

2023年,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牢牢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时代使命和省委赋予的“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围绕市委“157”总体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改善社会预期,全市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党管财政”第一原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党管财政、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意识,坚决做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安排到哪里,财政的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报告财政预决算、预算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政协委员提案4件,满意率达100%。依法公开预决算相关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牢记“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超17亿元,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设立0.6亿元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激励资金,专项用于激励各县(市、区)拼经济、搞建设。统筹安排资金21.2亿元,全力保障“双园驱动”战略实施、“3+3+N”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等大事要事。统筹安排资金约122亿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安排资金1.5亿元,设立民营企业应急转贷金和制造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统筹安排资金1.5亿元,落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十条措施”,支持实施“引客入达”奖励、发放各类消费券等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超20亿元。多方筹措资金,有力保障政府性投资项目顺利建设,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三)践行“民生至上”第一宗旨。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投入达390.4亿元,占比持续保持在70%以上,超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投入92.6亿元,坚定落实教育“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建设、达州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投入69.4亿元,稳步推进卫生医疗健康体系建设,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助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投入救助补助资金14.1亿元,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四)激发“改革创新”第一动力。纵深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有力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全过程量化积分管理模式,保障高效规范开展采购活动,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政府采购指标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级。持之以恒推进效率革命,大力压缩预算评审、材料询价、进度款审核等服务事项时间,没有因财政服务不到位耽搁项目推进。

(五)扛牢“收支管理”第一职责。按照跳起摸高的工作思路,大力稳存量、抓增量、挖潜量,推动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深入研究中省政策走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全市争取上级资金511亿元。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预算追加,规范预算调剂,全面开展财政资金“三项清理”工作,共收回存量资金5亿元,把有限的资金统筹用在紧要处。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全市中央直达资金分配和使用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六)严守“风险隐患”第一防线。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两个荷包”理念和“三不原则”不动摇,压实“三保”主体责任,兜牢“三保”底线。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按时偿还到期全市政府债务本息116.6亿元,未发生债务偿还违约事件。开展防范化解基层国库资金运行风险行动,强化库款动态监测分析,全力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等9个方面查问题、堵漏洞、促规范。

三、2024年预算草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收入预算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编制2024年预算。

(一)全市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00.93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90.3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39.04亿元、上年未使用完的结转资金49.68亿元、调入资金16.61亿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0.3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30.43亿元,预计筹集540.4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8.58亿元,增长12%;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30.43亿元;拟安排上解支出21.39亿元。

重点支出安排:教育支出74.91亿元,增长13.53%;科学技术支出2.69亿元,增长12.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86亿元,增长13.66%;卫生健康支出62.39亿元,增长12.95%;城乡社区支出12.43亿元,增长11.96%;农林水支出85.01亿元,增长13.8%;交通运输支出27.24亿元,增长12.0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0.39亿元,增长1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75.61亿元;加未使用的结转资金20.88亿元后,预计筹集296.49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1.18亿元;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18.93亿元;拟调入到一般公共预算16.3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0.5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0.05亿元,预计筹集0.55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2亿元;拟调入到一般公共预算0.23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27.24亿元;加上年结余资金52.79亿元,预计筹集80.03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7.85亿元,执行完毕后滚存结余62.18亿元。

(二)市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41.5亿元,增长11.84%,其中税收收入23.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08.29亿元、上解收入7.65亿元、上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9.5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亿元、调入资金7.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91亿元,预计筹集183.94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5亿元,增长13.5%;拟安排补助下级支出69.4亿元;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7.91亿元;拟安排上解支出0.13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104.17亿元;加未使用的结转资金4.69亿元后,预计筹集108.86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48亿元;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6.38亿元;拟安排补助下级支出1亿元;拟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7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0.16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0.03亿元后,预计筹集0.19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9亿元;拟安排补助下级支出0.05亿元;拟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0.05亿元。

(三)市本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35.1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9.65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08.29亿元、上解收入8.07亿元、上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6.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亿元、调入资金7.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91亿元,预计筹集174.92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79亿元,增长14.5%;拟安排补助下级支出78.09亿元;拟安排上解支出0.13亿元;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7.91亿元。

本次按规定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0.65亿元。重点支出安排:教育支出7.29亿元,增长15.27%;科学技术支出0.57亿元,增长15.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亿元,增长15.4%;卫生健康支出30.11亿元,增长15.16%;城乡社区支出2.37亿元,增长13.8%;农林水支出10.27亿元,增长15.94%;交通运输支出7.23亿元,增长14.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93亿元,增长13.27%。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61.51亿元;加未使用的结转资金2.56亿元后,预计筹集64.07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69亿元;拟安排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6.38亿元;拟安排补助下级支出1亿元;拟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7亿元。

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与市级相同;市级、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与全市相同。

四、2024年财政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认真落实市人大决议决定和审查意见,扎实实施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坚持习惯过紧日子,加强资金资源统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一)始终如一强党性、重执行。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同心同向。认真落实人大对财政预决算、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要求,积极配合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积极主动回应人大代表关切,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更好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职。

(二)始终如一促发展、培财源。坚持“经济强财源才能强”的理念,按照“3+2”地方经济工作统筹方法,加强资金统筹力度,提升重大战略保障能力。坚定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集中财力支持重大工业项目攻坚年行动,加快推动“3+3+N”重点产业成势见效。重点支持全市“三件大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财政金融互动,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深入推进项目效率革命,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发挥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始终如一解民忧、补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持续稳定在70%以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托底性帮扶万源政策措施,支持森林“四库”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就业领域资金保障,优先支持就业创业。坚持“两个只增不减”,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救济工作。

(四)始终如一创举措、推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资产、债务等业务整合融入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推动财政管理信息化、高效化。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强化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人大、审计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五)始终如一挖潜力、提质效。坚持在促进经济回升中加强收入组织,加大土地出让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抢抓国家提额提速发行政府债券及新增万亿国债利好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做大财政“蛋糕”。加大矿产、林业、水利、能源、土地、数据等六类国有资源清理,有效盘活资产资源。

(六)始终如一抓统筹、防风险。紧盯政府债务管理、拖欠企业账款、保交楼专项借款等风险,严格执行化债计划,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开展县(市、区)“三保”预算、库款运行、还本付息情况联动监测和动态预警,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基层财政安全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