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红色资源 “蹚”出发展新路

版次:01    作者:2023年11月04日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当年红军先烈的梦想……”近日,原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宣汉籍开国将军向守志之子向孝民回到家乡宣汉,参加宣汉县红三十三军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看到家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

近年来,宣汉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光荣传统的精神力量,切实把红色文化的伟力内化到思想灵魂里、展现到精神风貌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发展成效上,蹚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守好“红色富矿”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

走进宣汉县巴山红军公园,呈“工”字形的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焕然一新。展馆以“铁血史诗·永恒丰碑”为主题,依次展出“序厅、探寻道路、鏖战川东、驰骋苏区、后卫长征、喋血西路、尾厅”七个单元。既有军史介绍,又有英烈事迹;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影音资料;既有文物呈现,又有场景复原……

“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的提升改造,有利于实现宣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有效传播,增强宣汉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宣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书记蒋召涛说。

近年来,宣汉坚持保护第一,就资源评估、总体布局、连片保护、展示利用、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守好“红色富矿”。开展红色遗址普查,摸清革命遗址底数140处,红色革命文物点50处,红军石刻200余处;加强清溪宏文校“工”字楼、向守志故居、杨柳关阻击战遗址等红色场馆建设,打造上峡镇杨柳关村、塔河镇红庙村等10个红色村落;夯实红色教育阵地,用红军将领、英模人物命名红色楼栋红色班级,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时刻处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中。

传承“红色基因”

蹚出开发利用新路

来到宣汉县百节溪小学,“红色讲解员”陈垛伊用稚嫩的童声讲解着:“这里是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