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3年11月04日
“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古巴著名科学家裴德乐。习近平主席复信中的话语,在巴蜀大地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准时代脉搏,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话感受: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
近年来,四川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大力集聚包括裴德乐在内的高端外国专家来川创新创业,现有在川工作高端外国专家超过1000人。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这句话我很有共鸣。”在裴德乐教授的同事,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脑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尧德中看来,单一的实验室完成跨领域合作难度很大,“只有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才能获得更多对科学界甚至对人类有价值的东西。”尧德中认为,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势很多,不仅促进信息共享,还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尧德中以自己参与的项目为例,他和裴德乐以及加拿大合作方共建的中国—古巴—加拿大(CCC)计划,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云信息平台,把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及工具资源全部集中共享上去。尧德中说:“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数据,从而推动这门科学的全球化。”
谈到“各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科技厅副厅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杨品华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社会正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共进,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我们需优化外国人才‘引留用’生态圈,优化外国专家服务举措,为外国专家在川施展才华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当不忘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积极拓宽农业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渠道。”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贺闽教授说,国际合作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要怀抱“走出去”的开放心态,满怀信心踏入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舞台,谦虚学习、敢于进步,消化吸收前沿学术思想。同时,秉承“引进来”的发展原则,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吸纳培养国际留学生等方式,开辟更广阔的国际科研合作空间。
谈行动: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
当前,在川高端外国专家们正深入参与我省脑科学研究、航空高性能钛合金制造、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开发、大熊猫繁育保护、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促进了四川医疗康养、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保护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探索共同发展的新办法,这类举措在助力四川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我们继续坚定不移扩大人才开放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感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国际科技合作、“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深邃考量,(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