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3年09月09日
近年来,通川区北山镇点兵村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组织“强筋”、人才“健骨”、文化“铸魂”三大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擦亮特色品牌,让产业“硬”起来,人气“旺”起来,名片“响”起来。
推进组织“强筋”工程,让产业支撑“硬”起来。北山镇坚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1+2+3”发展机制,“1”即组建一支镇级产业服务专班,统筹分配镇党委班子成员、农技人才、产业帮扶干部等力量。“2”即村党组织和合作社两个主体紧密协作。“3”即成立三支村民队伍:一是劳务输出队,按照“村集体接单+队内派单+个人劳作”的方式,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140余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万元;二是当家人理事会,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村民自主说事、议事平台,协商解决李子园产业经营实际困难;三是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园区道路养护、环境整治、采摘打包等志愿活动。
推进人才“健骨”工程,让乡村人气“旺”起来。北山镇强化农业技术合作,积极与区委区政府、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等深度合作,深研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复合型农技人才,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培育农村致富能手,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通过“师带徒”“老传新”方式,培养李子种植、牲畜养殖、电商营销等新型农民380余人,辐射带动全镇青脆李规模种植4000亩,点兵李子园获得“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荣誉称号。招引返乡创业人才,通过田丰巴山青脆李种植基地“引龙巢凤”,吸引企业家、乡贤能人、行业精英等回乡创业创新,彻底破除乡村振兴人才桎梏。
推进文化“铸魂”工程,让诗歌名片“响”起来。北山镇坚持以诗言志,吸纳80余名本土诗人,成立诗歌文化党支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定期开展诗歌采风、游园赏花等活动,创作本土诗歌6000余首,《以爱之名 相约北山》等宣传视频得到主流媒体大力推介。着力以诗为媒,结合诗歌文化、“张飞点兵”等地方文化特色,在点兵山布局发展青脆李产业,做实做新特色文旅品牌,开发游园赏花会、李子采摘节等旅游项目,提升文旅核心吸引力,打造“文化+农业+旅游”新业态。
(覃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