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达州

版次:01    作者:2023年08月24日

红花湾交通枢纽 (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编者按:

士别三日,当重看达州。8月23日,四川经济日报重磅推出整版稿件,以全新视角、全新的方式,俯下身子近距离观察达州的工业发展,看达州如何打好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攻坚战”。现全文转发如下:

士别三日,当重看达州。

重看达州,至少有三件事让记者没想到。

第一件事,拥有全国三大气田之一——普光气田、全国第一个海相富锂钾资源矿的达州,去年生产的商品气已超四川总量的五分之一,成为四川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主阵地”。

第二件事,一年多的时间内,国家电投集团、江西赣锋锂业、浙江正凯、蜂巢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携8个百亿项目相继落户达州,在巴渠大地掀起“百亿项目潮”,构建起了达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第三件事,作为达州“一号工程”的达钢搬迁升级项目,已于去年6月全面启动建设,一个崭新的“绿色钢城”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加速崛起。

三件事,三个意义。

第一,财富就在家门口。达州人,眼睛亮了,重新认识了家底;达州人,干劲来了,不负天赐的良资。今日达州,正从“资源富集地”变为“产业崛起地”。

第二,投资寻到了热土。发展的机遇转到了达州,投资的热潮涌向了达州。追着“双圈同频”“五区共兴”的政策东风,8个百亿项目的先后落地,是资金与机遇在今日达州土地上的激情碰撞。

第三,锈锁遇上“金钥匙”。“老大难”的达钢搬迁升级,在“敢担当、勇前行”的今日达州人手里终得破解。这是达州想作为、能作为、有作为,拼经济拼在前列,搞建设搞在实处的有力佐证。

山,还是那座大巴山;河,还是那条渠江河,而达州,已不是昨日的达州。

今日达州,值得重看,值得重识。

重看达州好资源

重看达州,记者首先看到,沉睡在地下、深埋在大山的“宝藏”,被重识、被开发。

达州的宝藏有气。巴渠大地,古生物遗骸经过亿万年的沉淀、转化,形成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达州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200亿立方米,年产量100亿立方米以上。拥有全国三大气田之一的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此外,达州还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达州的宝藏有矿。2017年,四川省地矿局405地质队在宣汉县发现富锂钾卤水和杂卤石。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的注意。2019年,郑绵平院士专家团队对宣汉县境内锂钾资源进行了预测。现在,达州已探明钾盐资源储量近1500万立方米,经济价值预计超过3万亿元。

达州的这些“宝藏”,过去,达州人并不熟知。

“在田间地头,我和红薯、玉米打了半辈子交道,也晓得达州地下有盐和气,但不知道有那么好的宝贝,什么锂钾、硫磺啊,听说有用得很!”达州人黄林说。

黄林目前在普光经开区锂钾指挥部工作,他说,现在天天和锂钾打交道,边工作边学习,快成半个专家了!

在达州,像黄林一样,重新认识家乡资源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这些资源,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带着百亿项目向达州涌来。

资金追着资源来。面对项目热潮,达州却在冷静中思考——我们有什么,企业要什么?

“达州需要跳出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定势,打破资源利用只在某个低增值环节下功夫挖潜力的简单做法,创新驱动产业培育向高增值环节前移和聚焦,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做好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说。

这篇“大文章”如何谋篇布局?

聚焦资源勘探,大力推动增储扩产。紧扣建设天然气万亿级藏区、百亿级产区目标,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天然气开发增储上产。2022年全年生产商品气10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预计2023年全市境内年产气达110亿立方米。

聚焦科技创新,大力做好资源利用。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推动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突破一批天然气锂钾产业发展关键科技难题。

聚焦延链补链,大力培育现代产业。达州依托天然气锂钾两大“万亿级”资源,延伸天然气精细化工、锂钾化工、磷硫化工链条,积极布局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整体强链、终端延链、高端补链。

“天然气锂钾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达州的宝贵财富,也是达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达州市经信局局长杨勇说,下一步,达州将推动集聚区建设形成由“龙头带动”到“链式集聚”、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集成发展态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产量达到160亿立方米,天然气、锂钾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

从地下的资源到地上的产业,重看达州,记者看到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正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重看达州大机遇

重看达州,看了资源,再看机遇。

今日达州,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叠加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最先看到了达州的机遇。

浙江正凯,携230亿元投资来了。作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分子材料总产能居全国第一的企业,正在达州建设乙二醇联产电子级DMC(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混合物)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50亿元。

江西赣锋锂业,携100亿元投资来了。作为全球最大金属锂生产商和锂化合物供应商,在达州建设年处理10万吨退役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年产5万吨锂辉石提锂项目,以及年产5万吨卤水提锂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80亿元。

广东美联新材料,携100亿元投资来了。作为全球最大的三聚氯氰和亚洲最大塑料色母粒制造商,在达州建设年产20万吨钛白粉、30万吨高端色母粒、动力锂电池隔膜等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

此外,还有总投资170亿元的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计划年底投产;总投资200亿元的万达开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紧锣密鼓地展开;总投资109亿元的金海马化工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85亿元的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企业对市场变化和投资方向,总是第一时间感知。他们的到来,是对达州机遇的研判和认可。

透过企业远道而来的足迹,资本不远千里的追寻,重看达州,记者看到这片川东北经济区最活跃的版块上,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和区位的后发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达州逢上了时代的新机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让革命老区达州赶上了跨越发展的好机遇。

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了达州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和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与南充市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方向,达州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

重看达州,除了一系列国家、省级政策的福泽,还因交通的改善,让独特的区位凸显出后发优势。

达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位于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国家中心城市腹心地带。目前,达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9万公里,铁路里程达到667公里,达州金垭机场开通航线33条,通达之州实至名归。(下转第二版)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杜静 王晓英 廖振杰 李霁玥 赵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