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2年11月11日
贵福镇新街道一角 贵福镇政府供图
贵福是渠县两个古驿站之一。明朝初年设桂馥驿,因为驿站之东有桂馥寺,故名。这个寺庙在碑岭山下,曾香火旺盛。长老和尚名叫玉道,他父亲叫贾仲,曾在驿站当过站长。明成化年间,驿站有楼阁、厅堂、栈房及马房,是车去马来的枢纽。商贾、官员也纷至沓来,借此歇脚。
相传,桂馥驿地名与“幺姑滩”息息相关,这个幺姑是贾仲的第六代玄孙女,是贾秉钟的祖姑。这个姑娘是喝山溪河水长大的书香门第之女,她风姿俊俏,心灵手巧,性格刚强,飞针走线会绣花,林籁泉韵会唱歌,人见人爱。
贾幺妹的大姑住水口庙罗田坝,大姑的儿子王章与幺妹从小青梅竹马。王章帮助幺妹识字读书、学琴下棋,幺妹把绣的荷包、手绢送给王章,两人发誓终生相许。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即将酿花成蜜时,贾幺妹被当地一个刘姓财主抢走,当抢亲人群走到山溪河时,正在举行“跳蹬桥”竣工剪彩,石匠师傅邀请新娘踩桥过河图吉利,贾幺妹慷慨应承,泰然自若地走下花轿,从桥头走到桥尾,正当人们欢呼雀跃时,贾幺妹身子猛然向前一扑,便跳入了滚滚山溪河中,殉情于此。
人们为了纪念贾幺妹,把幺妹跳下的河滩取名“幺姑滩”。还在岸上修了一座土地庙,民间至今传唱着“打铜锣,抢幺姑,跳水殉情;牵石牛,耕罗田,久传仙名”。
王章得知贾幺妹跳河自尽,悲痛欲绝,数日不吃不喝,思念意中人,说亲的人不计其数,他从不见面,一概拒绝。随后不顾亲友的不解和反对,独自来到碑岭山下时称“古佛寺”的庙内剃度,毅然出家当了和尚,最后成为寺庙主持,法号虚云。
他为了让幺姑在山溪河常年赏闻芬芳,有鲜艳的香花沐浴,将“古佛寺”改名为“桂馥寺”,以示对幺姑的永恒纪念。寺院周围峰峦耸翠,林木葱郁,溪水潺潺。虚云和寺僧们的这一举动,正顺当地民众心意,纷纷效仿,便争先恐后地在山溪河两岸,栽植了千千万万棵桂花树,并相沿成习,历代不衰,人们把“山溪”改叫“桂溪”,也就顺理成章了。
书房嘴下就是桂溪河,流经柏水乡三溪口、幺姑滩、高家坝,穿过普安桥、大河堰、岩峰滩,在土溪桂溪口汇入渠江,全长50公里。山民走的路叫“桂溪路”,路上的歇脚亭叫“桂溪亭”。还有桂馥书院、桂馥驿、桂馥场、桂溪口、桂园街……桂字当头,不一而足。
传说,贾秉钟于清嘉庆丙申年5月22日到“桂馥寺”游览,白发苍苍的虚云老主持见他衣着简朴,气宇不凡,连忙起身请进客厅。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一位翰林学士时,敬畏得“啊”了一声,两人相谈甚欢。贾翰林告辞时,虚云老主持恭请他题副对联。贾翰林欣然提起笔来,写了一副对联:“驿汉千里颂幺姑,锅铜两峰锁银河。”虚云看到这副对联,顿觉自己日夜思念的幺姑就在面前。
不知什么时候,土匪放火烧了桂馥寺,寺里的桂树大都被烧焦了。只有长在桂馥书院的两棵大桂树依然葱茏繁茂,八月一到,香气袭人。到民国二年,有一位乡绅觉得名贵而有福,比桂花馥香的意思好,遂将桂馥改成贵福。
1933年红军来到贵福,打土豪分田地,还在桂花树下建立儿童团,教唱《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支歌。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渠县苏维埃和10个区、70个乡、120多个村苏维埃,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在这里指挥过有名的营渠战役和苏区的革命活动。红军牟营长和女红军在王氏书院桂花树下教唱革命歌曲,手操红缨枪,兴致勃勃地唱起来,一时间乡村田野,大街小巷都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贵福的穷苦百姓中的青少年唱着这支歌踊跃参加红军,当年的儿童团员们先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建功立业,为人民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力量。
□王廷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