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2年08月18日
今年以来,市城乡规划编制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以党建统领服务中心大局,创新工作举措,持续推进规划研究编制,助推达州城乡建设高质高效发展。
党建引领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制定《2022年党建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后召开市城乡规划编制中心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暨干部警示教育会议,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截至目前,梳理廉政风险14条,开展干部警示教育5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实行规划方案审核和技术指标核实“一次性告知”制度,主动贴心服务群众,切实提升工作质效。积极做好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收到5件,办结5件,满意率100%。
服务大局谋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思考谋划。为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有关达州论述,围绕产业强市、万达开区域统筹、达州—南充组团发展等重点内容,该中心主动谋划,积极思考,开展了《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支点,全面落实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之规划研究》《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之规划研究》《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城区规划实施评估及策略建议》等十余项重大战略研究,提出了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及用地安排、主城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内容、万达开统筹示范之交通发展格局、达州—南充组团发展重点培育方向、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清单等策略及建议,相关研究成果纳入片区控规及下步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
规划落地强保障,推动控规审视完善有效保障项目落地。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东部经开区总体规划》《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等10余个片区控规审视技术对接,积极参与方大达钢、丰巢能源、宁德时代等重大产业项目选址论证和中医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文理学院东区等重要项目的概念性方案研究,本着节约集约原则,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规划指标,把控建筑空间整体形态,完善控规审视和调整论证程序,有效保障项目落地。目前正在开展数字经济产业园控规及城市设计、通用航空产业园、空港片区控规及机场大道形态研究、西南职教园区创意产业园规划审视等工作。
乡村规划寻亮点,挖掘适宜达州实情的乡村规划特色做法。按照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原则,坚持把推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引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抓手主牵引,经“二上二下”深入研究,将我市共划分43个片区,确定中心镇35个、设置副中心镇12个。发挥中心技术力量,全力配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以万源石塘片区、宣汉南坝片区2个市级试点片区规划示范带动完成县级主导的9个片区规划编制。通过专题研究、技术指导、集中学习等多方式,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项目”的原则,强化中心镇功能、引导居民点集聚、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进行专项指导和审核把关,最终实现规划成果“三统一”,即:统一质量、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目前,第一批次11个片区乡村规划已上报省级审查备案,第二批次23个乡镇级片区规划和11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拟于2022年12月底完成。
聚焦民生补短板,积极改善基础设施配置,推进城市更新。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该中心主动作为,通过专项规划编制、概念性方案研究等措施切实为民生工程做好规划支撑: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着力解决城市“马路拉链”相关问题;完成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规划研究论证,结合现状系统梳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公共停车场、充电桩、断头路、城市立交、跨河桥梁等项目论证,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停车位、节点通行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结合旧城更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北外404片区、老北客站片区、野茅溪片区等棚户区改造规划研究,提出棚户区改造建设强度建议和公服设施配置标准,让老城区居民同等享受改革红利。
全力以赴保重点,配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2021年7月全国启动“三区三线”试划工作以来,积极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完成了三轮试划和两轮划定工作,完成了大量现状基数举证和项目梳理等基础工作,目前已于8月5日将二上成果上报省自然资源厅。根据最新划定规则,本轮全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07平方公里,其中净新增空间约41平方公里,市辖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50平方公里,其中净新增空间约27平方公里。在国土空间规划紧约束的政策背景下,坚持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和“保主城、保产业、保民生”的思路,围绕“南拓东进”发展战略,克服新增空间不足的缺陷,本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能够基本保障近期重点项目落地,同时通过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预留了远期城镇及产业发展空间。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 张桂林 全媒体记者 覃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