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商贸名镇 山水魅力南坝

版次:07    作者:2021年12月24日

山水环绕的南坝镇(图片由南坝镇提供)

宣汉县南坝镇位于宣汉县城东南部、前河中游,是原川东地区四大古镇之一。南坝兴场立市逾千年之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是前河流域20多个乡镇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川气东送起点站之一,是达州人口大镇,也是宣汉经济强镇,凭借雄厚的天然气和商贸产业基础,南坝成为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商贸物流类)、全省首批“百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宣汉“副中心”,正积极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荣获“省级文化镇”“省级卫生镇”“省级商贸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等称号。

如今,南坝已初步建立了社会管理、行政管理、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就业专业等体制,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管理高效。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坝镇党委书记王冲,了解站在宣汉“副中心”起点上的南坝,将如何用好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的新机遇,让商贸名镇迸发出新的力量。

商贸基因承古启今

农工商旅产业形态特色鲜明

南坝自古水陆交通方便,扼峰城、昆池、土黄、樊哙、南坝五区通宣汉县城之要冲,东通万州,北达陕西,南联重庆,是全县物资集散、商贾往来的重镇。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南坝具备了较强的交通和经济辐射能力,进一步促进特色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南坝依托产业集聚提升工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社消品零售总额17.1亿元,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24.5亿元,年均达4.9亿元。

做优做精农业,通过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南坝围绕“高山药材、半山水果、低山种植、全域养殖”立体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牛、药、果”等特色产业,加快建成以农产种植为特色的旅游示范观光带。南坝生产的“峰桃”牌宣汉桃花米成功走进央视《美丽乡村快乐行》,曾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中国好粮油”等殊荣。

做强工业经济,南坝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天然气、商贸物流产业为主,其他相关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加快推进物流园建设,配套商贸物流、高端房地产、生态休闲等生产型服务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依托罗家寨天然气净化厂,积极开发天然气下游产业,推进南坝工业园区“三园”(食品加工园、物流园、天然气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集交易、质量检测、融资融智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做活第三产业,南坝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特色商贸街,镇中心建设龙湾商贸中心,将拉动周边街区消费。统筹实体商店与电子商务共融发展,以“互联网+农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商贸。

南坝镇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有红色文化——圣墩山战役、帝师文化——唐瑜之墓、古镇文化——南坝镇古街、民俗文化——薅草锣鼓。南坝鼓励建设农旅合一的农家乐,全面建成农旅经济观光区和休闲娱乐康养区,整合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建成以高洞为核心的陶成庄园、以余门拳为传承的天台武术小镇、以网红打卡为景点的天台公园,集文化、产业、旅游为一体,承接巴山大峡谷的旅游西沿线,初步形成乡村文旅产业。

城镇风貌 提质升级

打造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样板

“现在南坝越来越繁华,商业氛围渐浓。”南坝镇居民王云和感叹,如今走在南坝镇的商业街上,恍若置身都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如今的南坝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应运而生,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城镇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市政建设配套齐全,街道宽敞而洁净。

五年来,南坝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骨架逐步拉大,城区面积已达8.1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南坝新城“一桥两园三路”建设有序推进。为方便群众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新增城市公交车15辆,投放新能源出租车100辆,投放共享电动车800辆,腾出老城空地新建停车场6个。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城管”的城镇秩序治理体制,开通南坝至石牛梁、南坝至后坝2条农村公交线路,进一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五年来,镇域农村面貌日益改善,全镇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镇4056户、1470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和涉农整合资金项目,新(改)建村(社)道路21公里,维修破损道路26公里,硬化村(社)道公路145公里。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河库保护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

转型跨越 争先进位

建成山水魅力幸福繁荣南坝

回首过去,精彩纷呈;展望未来,前程似锦。站在新的起点上,南坝将坚定落实宣汉县委“12345”发展战略,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主两副七点支撑”为抓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建设美丽副中心、繁荣新南坝。

奋力实现“三大目标”,聚力新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南坝,按照让“新城更新,老城更美,特色更特”的发展思路,紧盯中心目标,有序高效推进新城规划区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率先启动南坝中学、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作,拉开城市建设骨架;积极打通道路“毛细血管”,翻新路面,增加人行道、公交站台,优化“丁字路”通行路径,提高支路(巷道)通行效率,持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以“产业增收,突出特色”为导向,工业上依托罗家寨天然气净化厂,积极开发天然气下游产业,持续推进南坝工业园区“三园”建设,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农业上继续围绕“高山药材、半山水果、低山种植、全域养殖”立体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观池村、观河村大力发展千头牛场3个,种植优质牧草2000余亩,力争在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依托省级“百强候选镇”优势,以南坝场镇为中心,构建南坝道子河湿地公园、圣墩山战斗遗址、天台公园花海、上峡杨柳关战斗遗址、茶河高峰岩、峰城车厘子产业园为环线的30分钟红色乡村旅游圈。聚力文化特色构筑巴文化高地特色镇,高标准布局建设适宜大众参与的体育馆、文化馆、地方志综合馆、文化商业区、滨水游乐区、文化休闲广场及公园等,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严衡玬 李睿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