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开展“一村一项目”乡村振兴行动

支部带好头 村民有奔头

版次:05    作者:2021年12月03日

◀渠县定远镇团寨村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农场,发展茂谷柑种植和稻鱼养殖等惠农项目,优先保障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图为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小分队党员志愿者和果农一起采摘茂谷柑。

◀大竹县大力发展香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图为石河镇农户交售香椿时的情景。

◀达川区赵家镇石垭村帝源乡村振兴农场从日本引进种植的冬季“阳光玫瑰葡萄”喜获成功。图为党员志愿者和村民正在采摘冬季“阳光玫瑰葡萄”。

▶开江县普安镇宝塔坝村党员志愿者在“万亩莲藕”种植基地帮助藕农采收莲子。

▲大竹县团坝镇创办的白茶种植基地里,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宣汉县桃花乡采取“党支部+贡米基地+农户”方式,重点发展桃花贡米产业。图为今春刘家沟村村民抢抓时节栽插贡米秧苗时的情景。

▲在万源市大竹镇营盘村乡村振兴车间里,驻村第一书记郑华(左)和村民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本村生产的布草鞋。

▲通川区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城郊经济。今年,场坝村的“台湾牛奶草莓”喜获丰收。

今年以来,针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闲置和村集体经济小、散、弱等问题,达州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一村一项目”乡村振兴行动,坚持“培育一个优质项目、壮大一村集体经济、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等,村党组织从产业发展、生产经营、资产租赁入手,在每个村策划培育至少1个特色项目,推动优势资源变资产、闲散资金变股金、当地农民变股东。采取以点带面方式,“多村合一”开发特色项目,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集体经济发展服务公司,打造集产权交易、产品展销、农资供给、金融信贷、项目资金统筹、政策咨询指导、技术信息服务推广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培育7个农村生产服务型社会组织,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划拨闲置国有资产、撂荒地托管代耕等方式,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为破解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不强、“一村一项目”推进吃力的问题,全市开展乡村振兴“头雁培育”行动,注重从家在农村、产业在农村的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依托本地高校挂牌成立达州乡村振兴学院,实施“千名学子定制培养计划”,已培养4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组织1400名村组干部进行在职教育,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9%。采取村党组织书记“五个跟班”方式,每年选派约1190名村(社区)干部到浙江先进村、省内先进村、县级部门、乡镇机关、县域内发展较好的村跟班学习1—2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注重把“一村一项目”行动与县级党委抓乡促村结合起来,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实行“八个一”机制,由1名县级领导、1个帮扶部门、1名第一书记、1支驻村工作队、1名乡村规划师、1名法律顾问、1名乡村振兴特派员、1名金融助理员结对帮带,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一村一项目”行动成效与结对干部评先评优挂钩,助推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本版图、文由达州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