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检察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版次:04    作者:2021年10月28日

早上8点准时到办公室,按照轻重缓急列出当日工作计划,习惯性地翻阅即将开庭案件的卷宗,让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证据都了然于心……几乎每一个工作日,白玉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工作。虽然之前已经办理过类似的案子,但她也从不疏忽,“每一起案子,必须有严格的证据意识,这样才能依法有力地指控犯罪。”白玉说。

现为通川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的她,虽然是位80后,却办理过无数大案小案,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

在2018年至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白玉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挑战。

她先后承担了张小林等27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全市首例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案件等涉黑恶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相较于普通案件,涉恶涉黑案件涉案人数多、犯罪事实多、证据量大种类多、法律关系复杂,如何将案件办成铁案,是对白玉及其办案团队的重大考验。面对困难,白玉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她时刻提醒自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司法机关作为主力军,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参与该项工作是检察官的职责所在。”

秉承着鞭笞邪恶、维护公平正义的理想信念,白玉冲锋在扫黑除恶第一线。

在办理张小林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时,白玉与公诉专案组一边深入学习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相关法律、法规,一边认真钻研其他省市的涉黑恶典型案例,学习他人的办案经验。

办案过程中,为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白玉和同事认真梳理、研判案件证据,从犯罪嫌疑人供词中寻找突破点,论证每一份证据、每一个线索、每一起事实……在白玉和公诉专案组的共同努力下,这起重大涉黑案件在45天内被顺利提起公诉。

将涉恶涉黑案件提起公诉仅仅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征”中的一小步。

为强化指控犯罪,白玉与专案组攻坚克难,形成举证提纲700余页,这份举证提纲,是白玉和专案组不分昼夜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庭审中,白玉和专案组与30余名辩护律师激烈辩论,据理力争,白天开庭,晚上加班梳理、调整出庭方案。最终,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张小林、隆民万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其余2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二十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因为忙于工作,白玉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但她却没有任何怨言。“虽然职业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调整,待我们圆满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自然会迎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白玉坦言。

今年是白玉进入检察机关的第14个年头。14年来,在她的办公桌上总能看到一大堆法律书籍。“世界瞬息万变,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被时代和社会抛弃。”白玉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新的法律相继出台,要更好更高效地办理每起案件,就必须持续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

14年来,白玉立足岗位、认真履职,收获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省、市扫黑除恶先进个人、达州市第二届“十佳忠诚卫士”、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面对荣誉,白玉却十分淡然,她把荣誉视为一种责任,不断激励自己前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