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时代主题 激励青春有为

版次:03    作者:2021年06月12日

——浅谈今年全国高考甲卷作文

达州市第一中学教师/修国富

备受关注的国考语文试题,每年都牵动着国人的内心,尤其是作文题目,更是热议不断。在此,本人特对今年全国高考甲卷的作文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文字陈述回归写作语文味

今年作文命题陈述的材料,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引入,把历史的先贤和时代的榜样,用生动的文笔,用饱蘸情怀的语言,用排比、比喻的辞格,用催人奋进的言辞,用温暖感人的情境,让考生读来朗朗上口,让考生备受字里行间的激情和意蕴感动,让考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文学性,强烈地体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温度,一反曾经“板起面孔”的口号式材料陈述。这段文字,回归了作文命题的语文味,让考生觉得10多年语文学习终于在高考考场得到了一次尽情挥洒。

文化浸润注重文史融合度

今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语文试题的文化味文学味。材料用文学的笔法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升华了优秀文化和优秀人物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这次作文的材料在不知不觉中,对文化文学与历史做了无缝融合,无疑是对考生一次重温历史使命、感受时代风采、激发“功成必定有我”的“有为”豪情。

百年路程,它汇聚着步步脚印破开荆棘;百年风雨,它凝聚着万千力量撑起未来;百年征途,它集结着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就这样,材料拟写达到的文与史的无痕融合,对考生情与志的激励达到了“静水深流”或“波涛澎湃”的“诱导”,让考生思考在这个文明传承、文化繁荣、历史厚重、文学灿烂的伟大的“可为”时代,“我”必须“有为”。

主题指向着力考生思辨性

本次作文设置的材料,注意到对学生的情境感受、情感激发、文史体验、心灵触碰、时代展示,把历史事件与革命先辈、身边榜样与大国征程结合起来,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引领和提示,为考生拟设了思辨的测查。

材料界定的主题集中,指向明确。“可为”是认识、态度,是价值判断;“有为”是方式、过程,是结果性追求。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联。“可为”方向清楚,“有为”结果可控。可为是眼下,有为是将来;可为是自我能把握的,有为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材料通过一番历史讲述和事迹感染,让学生明确身处“可为”的美好时代,面对无数先贤的抗争与追求,面对英雄辈出、榜样众多的壮美祖国,面对建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面对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面对“十四五”的崭新里程,我们的青年一代,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油然奋起立志“有为”。

情境创设颇富启迪性

今年的作文题目,一面世就给人耳目一新、热血奔涌的亲切与温暖,一阅读就给人“正中我怀,不吐不快”的激动和兴奋。

为此,材料用第一人称“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回忆、共同参与的现实情境中,使考生自然而然想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可为并有为”,让学生有感可发、有感欲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中的考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作为青年的一分子,都有“可为”的机遇、环境、条件;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如今的中国,我们大有“可为”;如今的中国人,如今的“我们”,必须“有为”。这里的“有为”,可以是“自我”,可以是团队的“我和我们”,可以是地域、行业或国家的“大我”。

总之,这样的作文题目,无论是材料叙述的情境创设还是语言文字的语文味道,无论是追怀历史人事还是展示时代英雄风采,无论是主题导向还是写作提示,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浸润,真正让考生在自豪自信自奋自励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