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农村娃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版次:03    作者:2021年05月07日

(紧接第二版)他从最底层做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了车间里的班长。

打工生涯,光阴似箭。一晃李丙见已是30多岁,成了两个孩子的爹。在临近区县的打工经历经始终没有磨灭他到远方闯荡的想法。“出去闯闯,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在与妻子商量后,李丙见下定决心去外省闯闯看。

2012年3月,李丙见跟随同乡到了福建,在青禾养殖专业合作社找了份工作。他震惊于沿海地区的繁荣和发达,心里就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像沿海城市的人一样过上好日子?他暗自下了决心,再苦再累都要好好干,学好养殖技术作为自己的一技之长。

在合作社,他从饲料的搭配、防疫、消毒、规范管理学起,认真记录养殖的全过程。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李丙见一步步做到了合作社主管的位置,收入逐渐丰厚起来,他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

返乡创业

农民工成了“领路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丙见越发思乡心切,浓浓的乡愁使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7年春节,回乡过年的李丙见听说同乡刘文君准备回乡建省内首个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深知蛋鸡养殖有大好前景的李丙见兴奋了。在与家人商量后,他毅然拿出多年的积蓄,并向亲戚朋友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参与合作社的筹建。

要建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选址成了合作社面临的第一道坎。现代化标准蛋鸡养殖场占地面积大,李丙见和创业伙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大竹县的乡镇进行选址,情况都不理想。就在他们要放弃的时候,清河镇党委政府了解到他们的困境,立即召开党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很快找到了100余亩适合现代化标准养殖的地块,为合作社成立解决了选址难题。

刚刚解决了选址问题,流转土地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老式养殖方式带来的污染使村民谈之色变,忙碌了两个月,合作社也没有签下一份土地流转合同。这个时候,又是当地党委政府站了出来,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把现代化养殖场设计方案给村民做了详细讲解,又让专业技术人员解答村民的疑问。经过几次村民大会,终于打消了村民们的担心和顾虑。2017年4月,合作社成功流转土地80多亩,完成了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

2017年5月,大竹县清河镇快活福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终于正式成立。正当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的时候,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了,仿佛一切都按上了“暂停键”。“饲料拉不进来,产出的鸡蛋又销不出去。”李丙见寝食难安。当合作社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之时,得知消息的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找到他们,通过积极沟通协调,解决了饲料运输及鸡蛋销路的问题。这一次的经历让李丙见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农民工创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他的信心更足了。

通过多年发展,如今合作社已实现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蛋鸡舍5栋,蛋鸡存栏13万羽,年产鸡蛋2300吨,年产有机肥2500吨,年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为周边1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昔日的一帮“农村娃”“打工仔”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回想这一路走来吃过的苦,李丙见很感慨:“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回到家乡发展,既能干事创业也能照顾家庭,不再在外奔波了,还能跟乡亲一起做事,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他说,“我一个农村娃能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唯有以后更加努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才对得起这份莫大的荣誉。”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程一凡 通讯员 唐瑛 何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