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法度,彰显笔法的作品更亮眼”

受访者: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彭闽湘

版次:03    作者:2021年01月16日

三届书画赛,三坐评委席,此番的感受尤为不同。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书法作品,怎样的呈现才能脱颖而出、夺人眼球?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容易被吸引和打动内心的,应该是恪守法度、彰显笔法的这一类作品。

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类作品间的相似点和共通处:识外部之面貌,章法完整,正文、款识、印章和谐统一。审表内之功夫,可辨对经典的深入临摹,亦知对书体的专研练习。尤其对青少年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夫应该用于对经典碑帖的临摹和深钻。在临摹过程中,选用何种纸张,选择面积大小,临摹多少字数,钻研何人字体,这一切都需要预先进行考虑和安排。既然是一场比赛,闪亮登场的作品与日积月累的习作,无异于演员之台上一分钟与台下十年功。对笔墨纸砚要有敬惜的意识,不可作随意涂抹,从这个意义上讲,习作和作品并无过多差别。

与此同时,也正因为是参加比赛,参赛规则通常会对作品内容、尺寸大小作出具体规范,参赛者需要遵守规则,在要求范围内进行构思和创作。日常练功,态度应当严谨,但穿着可为平常练功服;待上台演出时,则要穿戴整齐、精心打扮。参赛作品大抵如此,功夫之外,有一种超于平常的仪式感。在此次复评审读阶段,差不多有两成作品因为漏字、别字惜别入展资格,令人不经惋惜。

可待窥见的是,我市青少年书法培训的师资水平处于提高状态,一些创作型的中书协、省书协会员积极投身于青少年书法培训,以古代碑帖为范本,为中国书法的普及和后续人才的培养贡献了热情与力量。但双刃之剑,辩证而看,“适我无非新”,即使面对同一本经典,每一位习书者历经不同的人生阶段便会展现出不同的理解与表现,所以青少年之书法个性,也应当是他们当下状态的反映。而不是从同一个培训班出来的作品,因太过雷同,暴露出过于机械化、批量化的训练模式,以致失去了自然与随性的艺术魅力。

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是有的。面试环节有不少从大竹、渠县、宣汉等地赶来的参赛者。一对从大竹石河前来的师生,在报社门口拍照留影,老师为学生定格下这次难忘的参赛经历。一对渠县夫妻,送六年级的儿子前来面试,哪怕自己不懂书画艺术,但对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夫妻俩全力支持,乐在其中。这一份份积极和热情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让我能够在作品之外,体会到艺术所给予人的愉悦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