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花石岩村

□黎凡

版次:06    作者:2021年01月01日

第一次游览花石岩村,是2019年春天作协的一个采风活动。当时因为行程安排紧,没尽兴游玩,便抱憾离开了。

时隔一年多故地重游,花石岩村已成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此时已是初冬时节,天气却出奇的好,阳光洇着四月的暖,天蓝风清。我们带着好奇,再一次踏上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据说,花石岩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岩壁上有一排梅花状的野兽足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风雨如何侵蚀,那一排足印都清晰可见。景区大门口的石墙上,《花石岩村赋》足以概述它昔日的传说和今日的变迁。“盘古开辟天地,喝令群石驻村,独有奇石居岩,天下兽足嵌映。”“喜逢崭新时代,党举铁斧驱贫,上下实干苦干,画出一村美丽,脱贫幸福图腾。”

进入景区大门,沿着宽阔平整的公路往里走,是生肖人品走廊,“想做好人炼人品,想走好运靠奋斗”的警示语赫然醒目。再往里,依次可见十二生肖石雕及六大功能休闲亭掩映在林木中。孝善亭,倡导百善孝为先;诚义亭,倡导诚意信誉;勤俭亭,倡导以俭治奢以勤治懒;崇文亭,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武亭,倡导习武健身练武安邦。漫步走廊,清风徐徐,暖阳微漾,鸦雀争鸣,感受特殊的文化氛围,别有一番风味。

沿着蜿蜒的环村公路,绕过盘龙湖、鸳鸯湖。阳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湖面跃起的鱼儿,一个优美的侧翻,啪的一声便遁入水里。几艘游船安静地靠在岸边,这里已建成免费水上游乐中心。远处,成片的无花果和青脆李已进入冬季的休整季节,光秃秃的树桠有力地伸展在太阳光下。新村聚居点,院落整齐,屋前檐下开满了一簇簇紫色的菊花。一百多米的孝善文化外围墙,散发着古朴的味道。墙上不但画着各种古色古香的梅竹图,还题着古圣贤脍炙人口的诗作,比如《道德经》,白居易的《放鱼诗》,苏轼的《采撷》,陆游的《观游鱼》,“上善若水,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等待,善无图报”,浓烈的东方文化扑面而来。联想到一路给我们引路的热心村民,那一张张被太阳晒成紫黑色的质朴笑脸,让人心生无限温暖。

党建服务中心离聚居点不远,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大门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党建文化走廊里,贴挂着花石岩村未来的美好蓝图:牛魂艺术馆,巴渠民间文化陈列馆效果图,创客乐园意象图,鲜花农场效果图,蔬菜认种意象图。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将是花石岩村一步步要实现的梦想和目标。我不禁对未来的花石岩村又充满了憧憬。

党群服务中心下面,是海棠编制艺术园、现代农业体验馆及传统农耕文化记忆园。花开石岩农家乐坐落在美丽的静湖和明湖旁边,荷花池的莲叶已经枯萎,烟熏色的莲蓬斜依田埂,风韵十足。农家乐的老板热情好客,一定要请我们尝尝静湖和明湖的生态鱼。在等待午餐的过程中,我们步上六角长亭,享受从湖面拂过来的清风,旷野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不远处,几只鸭子在水田里嬉戏,谷茬冒出了些许绿色的叶子。复旧保存供游客参观的农家院落,残缺的灰瓦,斑驳的土木墙,褪色的手持矛刀的门神,以及掩映在爬山虎下长满青苔的青石条,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贫穷与沧桑。听说这里马上动工建造活动拓展中心、青少年培训基地、土鸡认养基地及租赁农园基地、花椒产业基地,全方位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村。

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牛神山。老远就看见岩壁上一个鲜红的大字——“牛”,旁边落着“天下第一牛”。据说,玉皇大帝巡游至此,见人们劳作十分辛苦,便派来第一头牛帮助人们耕田犁地。这头牛辛苦劳作了四十九年后,倒下了,变成了眼前的这座山。沿着石梯拾级而上,山顶是一片曼妙的美景。阳光下,金黄色的茅草及芭茅花一浪掀起一浪,随风劲舞。范仲淹笔下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应该就是如此景色吧。不远处,几辆大型挖掘机正紧张劳作,德康生猪饲养基地已初具规模,据说这里将建成一个可以容纳五千头种猪的大型饲养场。站在牛神山顶,整个花石岩村尽收眼底,环村公路如一条条银色的绸带,穿梭于各个村落,与外界的公路贯通,架起一条通往新时代的致富之路。

从花石岩风景区出来,站在大门口回望,发现它像一个聚宝盆,四周的山峦如一圈盆沿。十九个标牌夯在山梁上,一字一牌,连成两句铿锵有力的话:“乡村游,舞龙头”“脱贫攻坚我当先,强党建,抓四好”。它们如同一道屏障,呵护着整个花石岩村,向着美好幸福的明天,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