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0年10月29日
检察开放日邀请学生参加禁毒宣传活动
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听证会
近年来,大竹县人民检察院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要求,坚持“勇争一流”理念,面对多重改革,以变应变,重塑检察地位、职能、队伍,推动新时代基层检察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该院先后荣获“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检察系统先进集体”,连续三届“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五次“全国文明接待室”等殊荣。近期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
服务大局有新作为
重塑检察地位
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在多重改革叠加大背景下,树牢“有为才有位”理念,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点难点堵点,主动融入,担当作为,解决一系列有影响有份量难题,实现检察地位重塑。
该院主动融入,高位助力“三大攻坚战”。出台《脱贫攻坚领域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办法》,司法救助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被最高检表彰为“五佳国家司法救助事例”;深入推进“三号检察建议”落实,出台《规范金融投资公司的实施办法》,编印全省首个《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白皮书》,成功办理数十件非法集资类案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铁拳开展“三净”保护,牵头推动“乌木滩水库环境治理”,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经验被省依法治省办推介。
该院主动请缨,高标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项举措》,督促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退还企业费税。出台《关于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备案审查暂行办法》。检察长挂帅督导部门依法拆除城区违法建设,节约了行政成本。
此外,面对缠访、闹访、越级访的信访积案,迎难而上、圆满化解,总结出“三倾听、三公开、两斗争、一温暖”的“3321”工作法,形成大竹版“枫桥经验”。
聚焦主业有新规划
重塑检察职能
大竹县人民检察院破除“盆地思维”,找准短板,系统形成“四大检察”发展规划。
狠抓办案立势。以求极致、办典型案例引路,创新案件办理“三大效果”评价办法,着力打造“正义刑检”“人和民检”“政和行检”“民赢公益”四大检察品牌。办理“杨某某故意伤害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妇女权益保护优秀案例”;办理文某涉恶势力案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监督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检察建议精品案例”;刘某某申请执行监督案,被省检察院以典型案例转发推广;清除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十大优秀案例”。成功办理全省第三件、达州市首件诉自然资源局怠于履职行政公益诉讼案,促使系统治理。
狠抓规范立标。高标准建立事前防范机制。制定《常见普通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标准及实施细则》等十余项制度,统一办案标准,防范自由裁量权滥用。高规格构建案件办结审查机制。制定《不捕不诉案件同步审查评估制度》等12大项36小项内控制度,严把案件质量。高质量通过四川省检察院“八化建设”抽样评估,成功承办全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
狠抓监督立威。出台《监督重大违法行为案件化办理实施办法》等,防止监督随意化表皮化。对违法行为三层级处理确保监督刚性,对问题案件实行“点名道案”月通报制度;对发出的检察建议、纠正违法不整改的类案和重大案件抄报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对重大违法行为案件,移送纪检监委处理。
夯实基础有新抓手
重塑检察队伍
做实政治基础固信。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党建引领,稳固检察自信,以院史陈列馆室作为理想信念教育阵地,以党建文化走廊作为价值认同阵地,坚持党建与业务并重,把党组织建在办案团队上,定期评选“竹检之星”,增强干警的正气和血性。《以党建为轴,“四轮驱动”锻造新时代检察铁军》经验被省检察院推介,1人获“感动四川十大检察人物”称号。
做优文化基础固魂。以竹文化为主基调,提炼院训“大道矜察,竹德素检”,让“忠诚、激情、实干、清廉”的竹检精神,固化干警灵魂。把“竹之七品”融入楼层文化。以“群英荟萃”点亮文化长廊,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竹城思辨”“侦心诉说法言法语小课堂”为平台,打造个性化法律沙龙,以思辨精神培育人,获“四川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称号。
做强人才基础固能。为解决干警“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短板,采取“三式倒逼”学习法、检察长跟庭评议、师徒传帮带等模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创新开展“五手”人才培养工程。近年来,培养出省市级岗位能手8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方圆》杂志社“优秀通讯员”2人次。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