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映照党旗红 桃李满园竞芬芳

——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之我见

版次:04    作者:2020年10月13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员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就应该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学校党建的实质是用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思想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来丰富学校的育人内涵,将党的建设贯穿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立德树人各方面。

开江县实验小学作为百年老校,一贯以市委教育工委“红烛党建”为统揽,扎实推进“红烛党建照亮校园”,坚持发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党建引领发展,阳光洒满校园,家校共创未来”的工作路径。

强组织 筑堡垒 “烛身”更正

学校以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为指针,突出“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实效化,通过开展红色堡垒工程、红烛先锋工程、红心廉洁工程、红星提升工程,构建“四位一体”的党建格局,建实“堡垒烛台”。

坚定红色堡垒的组织自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坚定红烛先锋的行为自励。全体党员、教师始终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涌现出一批享誉巴蜀的名师。其中,四川省特级教师3人、骨干教师4人,达州市学科带头人25人、骨干教师43人,开江县名优教师18人。

坚定红心廉洁的思想自觉。严格遵守《廉洁准则》,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每期组织全体教师举行廉洁从教宣誓活动并签订责任书,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定红星提升的理想自律。创新开展“教师修品味,学生养品行,教育升品质,学校创品牌”的“四品”工作法,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树形象 讲奉献 “烛光”更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让师德更高尚、让师爱更温暖、让师能更专业”为目标,以党员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着力建设一支师德好、师风正、师能强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运用到评先评优、评职晋级过程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零容忍”。将善良作为师德的底线、高尚的起点。将疫情期间坚守抗疫一线、助力脱贫攻坚的老师,作为身边的学习榜样。

推进“双学双培双创”。定期开展党员骨干教师的“每月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每季度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展示一节示范课、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每人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每人帮扶一名学生、每人参加一个学科研究中心、每人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的八个一“红烛先锋岗”活动。

开展“三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纳入“三名”计划,让人人都争当教学先锋、育人楷模。

重德育 润幼苗 “烛心”更红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创新“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模式。

以党建促德育。建立德育活动基地,实施德善品格课程。以“红烛先锋行、立德树人行、家校合作行、素养提升行”这四大行动夯实德育成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德育精品活动。

以党建带队建。厚植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通过开展“有形、有趣、有效”的系列主题活动,回忆党史,让党的基本知识入眼、入脑、入心;唱响红歌,做到班班有歌声,复兴传统,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组建党建共同体。成立“家校共育俱乐部”,以形式多样的家长课堂和亲子活动为载体,开展百名教师大走访、千名家长接待日活动,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步发展的目标。

树旗帜 强堡垒 “烛面”更靓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伟大的时代。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坚持一校一品,和而不同,提办学品质、强校园文化、升办学水平。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八个一”红烛先锋岗的建立,党员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羊、排头兵。

一名学生一颗种子。党建工作融入德育工作,让孩子们沐浴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一个学校一个品牌。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各级各类荣誉上百项,艺体成果走出国门,社团活动硕果累累。

未来可期,学校将在“红烛党建”的引领下,不断践行政治领航、业务标杆、奉献示范的追求目标,勇挑重担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开江县实验小学 郝朝庄 杨梅

开江县实验小学 郝朝庄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