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背后的“人间烟火”

达州中心城区临时摊区扫描

版次:01    作者:2020年06月06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影响了部分群众就业,地摊经济随之发展成为市民的重要岗位来源。6月4日,记者走访达州中心城区5个临时摊区,感受街巷烟火气的同时,也品读了一些令人动容的摊贩故事。

通川桥下土烟小市场:

一代人的回忆

“我在这卖烟10多年了,顾客基本上都认得到我。”余大爷今年64岁,年轻时在工地上务工,老了仍旧闲不住,便想着做点小营生减轻子女负担。想到自己爱抽的土烟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余大爷合计了一番,决定到通川桥下去摆摊卖土烟。早上6点多摆上,晚上6点多离去,不论刮风下雨,附近的居民总能日日见他坐在桥下,这一坐就是10年。

“一天只能卖20多块钱,不图啥,就是自己爱抽,想着能赚点小钱,也能方便别人。”在这里卖土烟的基本都是如余大爷一般的老人,来买烟的亦然。“我们这一辈的人就爱抽这个,劲儿足,年轻人抽不惯。”余大爷笑着说,土烟是老一辈人的回忆,烟杆儿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象征,自己反而不喜欢盒装纸烟,没那个味儿。

10年间,聚集于此卖烟的小摊贩逐渐增加,这儿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土烟市场,只是一直未挂牌正名,摊贩不时会被驱赶。直到今年,情况才发生转变。“我们考虑到通川桥下的土烟市场由来已久,就因势利导,在此处划分了土烟小市场的临时摊区。”通川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我市四城同创工作和中心城区临时摊区管理办法,今年4月特意将此处划为临时摊区,给了土烟市场一个“名分”。

在通川桥下的桥墩旁,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就是土烟市场临时摊区所在。桥墩已于5月底粉刷完毕,摊区地面铺了几张塑料纸以作分区,大约能容纳10余人摆摊。区综合执法局还赠送每位摊主两个小凳,并督促清洁人员定时清扫,保持摊区整洁。

“可以放心摆摊了,我当然开心咯!”余大爷对此做法赞不绝口。

朝阳农贸市场过渡摊区:

小小摊位带给一个家庭希望

自朝阳农贸市场开始升级改造后,朝凤北路逐渐被划分为农贸市场过渡摊区。几个月过去,许多摊位已正式营业,摊前人来人往、生意火爆。摊位虽只有一两米长,但它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5月底,老达一中背面朝阳农贸市场过渡摊区的打造刚接近尾声,袁际菊便第一时间入驻其中。“原本,这边的十几个摊位是要作为肉食区出租的,却因为我家的特殊情况,农贸市场负责人破例租给了我们。”如非在去年2月小儿子查出患有尿毒症,治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今年6月,袁际菊一家或许已在广东买了房,而非在达州租房摆摊。

“虽然有了政府帮我们申请的低保,但是为了孩子的病,我们想尽量多挣一点,就在这里租了摊位卖菜。”袁际菊和丈夫黄一万振作精神,一个租了摊位卖菜,一个在农贸市场做保安。4日凌晨2点,袁际菊起床去市场运菜,200斤菜运回来已经5点了,她赶紧送儿子去医院做透析,6点不到就赶回来出摊卖菜。此时,丈夫黄一万还在上夜班,她一人忙碌了4个小时。

“现在天气热了,大家买菜都很早,我提前摆好菜,也能多卖点。”从未有过卖菜经验的袁际菊,短短10余天就已深谙其中“套路”,熟练地运菜、摆摊,和顾客谈笑风生。早上8点,丈夫黄一万下班后,未得休息就来到摊位帮忙。“累啊,要照顾孩子,要卖菜,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袁际菊说,自己回达州后虽然很累,但在亲朋好友、社区和政府的帮助下,自己一家渐渐挣脱命运的泥淖,生活也见到了光芒,而他们的希望如今就在这几百米长的临时摊区里。

整个朝阳农贸市场过渡摊区已入驻三百余户经营户,摊区里每个忙碌身影的背后,都续写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摊区仍在打造

摊主故事还在继续

据悉,今年达州中心城区将打造5个临时摊区,目前5个摊区均已投用,其中部分摊区的摊点还在进一步完善当中,摊主入驻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摊区打造还在稳步推进。我们坚持‘指定区域、统一挂牌、划线经营、规范管理’的原则,对业态相对集中的经营户进行分类设置。”通川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达州中心城区先行先试,边摸索边打造,逐步推进临时摊区的完善。

除了通川桥下土烟小市场,罗浮广场的哈罗街区和西城街道中心街临时摊区也已全面完成打造并投用。此外,朝阳街道五一花园临时摊区和东城街道朝阳农贸市场过渡摊区已入驻部分经营户,但还有一部分摊点在升级打造中。目前,中心城区设置的5个临时摊区已入驻经营户575户。

·本报记者 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