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0年04月15日

(紧接第一版)打造渠县人身边永不落幕的文化讲坛。

除了这种高端讲坛,校园文化浸润虽细无声息却卓有成效。近几年,“书香渠县”系列讲座每年要开展30多场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几乎涵盖全县中小学校。

在文化的浸润下,渠江三小的“孔子学堂”、渠县中学的“啸天诗馆”、达州外国语学校长达五百米的“诗歌碑廊”各具特色,渠中、三汇中学先后被星星诗刊社、巴山文学院联合授予“中小学生诗歌教育创作基地”。

此外,渠县还每年拨付经费30余万元,办有《渠江文艺》、《宕渠诗丛》、《濛山文艺报》“两刊一报”,加上文联微信公众号“宕渠新文艺”、“三汇文学”,让渠县的文艺之声经久不息。

以文润城

让城市也有文艺范

今年春节,地方影像志“渠县篇”和“賨影谜踪”两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引起极大轰动,渠县人的文化自信又一次“爆棚”。

地方影像志“渠县篇”中的文峰山景区,是近年来渠县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手笔,定位为“宕渠文化地标、城市书香花园”。作为渠县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将与位于西城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遥相呼应,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儒家文化、科举文化、历史文化的载体。

为建设文化之城,渠县注重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围绕“川渝最美生态滨江文化名城”,努力做好多彩的山、秀丽的水、宜居的城、厚重的文“四篇”文章。

土溪镇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贵福镇的红色渠县纪念园,三汇镇的三汇文学陈列馆和民俗馆……为着力打造看得见的“文化之城”,实际上,这样的人文景观不只在渠城,乡村也比比皆是。

为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带动力,自2015年起,渠县和中国诗歌协会合作举办“杨牧诗歌奖”。借助这一国家级诗歌大赛,渠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了激发和褒奖本土文艺家,渠县还开设了渠江文艺政府奖,每年举办“新苗杯”校园诗歌大赛等。

而今,“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相继花落渠县,诗香渠县、生态名城,已成为宕渠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文兴业

让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让文化与经济相融互动?渠县依托古賨文化、秦汉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独特的资源禀赋,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核心旅游景区,加快文峰山、秀岭春天、龙嬉谷、万花谷、賨花寨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创A建设,积极推动文旅资源大县向文旅产业强县转变。目前,全县建成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2个、3A级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

在此基础上,渠县加快实施“文化+”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片桑梓叶,三生解语花。”“宕渠好茶,出自秀岭。”在四川秀岭春天茶文化创作基地,茶文化的植入,让这片宕渠好茶染着浓浓的家乡味,深受渠县人喜欢。渠县汉碑酒业公司建有川东最大的酒文化体验区和唯一的“将进酒”诗廊。诗词大咖的精品佳作,诗词活动的开展,既让企业文化得到倡树,也让汉碑酒更有文化的味道……

其实,在渠县,这种“文化+”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座文化厚重的城市,“文化+”带来的融合活力,已让这座文化之城悄然崛起。

□张仕东 特约记者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