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0年01月24日

(紧接第一版)佘国树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合作社担任生产部的片区经理。

长久以来,外出打工是石坝村人唯一的挣钱门路,而这条路,佘国树、张奇琼夫妇却走不通。他们的生活长久地陷入两难境地:光靠种地,无法养家;南下打工,体弱多病的父母,年纪幼小的孩子谁来照顾?结婚21年,佘国树、张奇琼外出打工的时间累计只有7个月,“打不到工,就挣不到钱,我家就成了贫困户。”

2014年8月,“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刚刚成立,佘国树以贫困户的身份加盟。“我成了合作社的第一批员工,能挣工资,还有土地入股分红。做到现在,我是片区经理,每个月有1500元工资;到了收获季节,青脆李上市,我还有效益分成。”说话时,佘国树眼里满是欣喜。

2016年,佘国树一举脱贫。现在,佘国述要带领100多人管理1000多亩李子树,“合作社教给我的技术,我又教给其他人。人人都懂技术,李子产业就会越来越好。”经过几年发展,“巴山硒李”专业合作社已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中的贫困户因青脆李产业实现年均收入8000余元。

在合作社务工的同时,佘国述还养猪。他说,“到4月份,我养那20多头大肥猪就可以出栏卖钱了,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佘国述养猪的本钱,来自国家的扶持资金。政策扶持加上自己肯干,佘国树、张奇琼夫妇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

驻村工作队刘忠健:

“我是石坝村的荣誉村民”

石坝村驻村工作队由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达州市中心血站、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万源市路政管理大队4家单位组成。现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忠健,是达州市公共资支源交易服务中心的普通职工。一年多以前,初到石坝村的时候,刘忠健觉得自己是“陌生人”,成天在村里摸爬滚打,短短一年多,他已经“喊得出所有贫困户的名字,熟悉村道上的每一个弯,每一处坡。”走在石坝村,总是有村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路过村民的院坝,常常有住户从屋里出来,喊他进屋歇歇脚、喝口水。刘忠健很享受这种和村民打成一片的感觉,他说:“我是石坝村的荣誉村民呢!”

刘忠健是市交易中心派到石坝村的第三位驻村扶贫干部。其实,修村道、建饮水工程、发展青脆李产业、争取资金、跑项目……石坝村脱贫攻坚的每一步,都有帮扶单位深度参与。在老支书张春生看来,村民们早就把这些驻村扶贫干部视为亲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老支书张春生特别兴奋,与人聊天的时候,他最喜欢列举石坝村的各种优势,“交通,现在是四通八达,巴通万高速引道横穿三个村民小组;旅游,我们有红四方面军战地医院遗址,还有红军作战时留下的战壕;生态,石坝村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天然氧吧;产业,我们有千亩李子园,春赏李子花,夏品李子果。”

“如果不搞脱贫攻坚,石坝村哪里来的优势?只有偏僻、落后和穷!我是土生土长的石坝村人,脱贫攻坚给石坝村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张春生说。

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国家与帮扶单位在石坝村累计投入超过4046万元。

石坝村的日子,抿抿甜!

□本报记者 黄江涛 王爱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