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一个军礼

版次:06    作者:2019年11月08日

几十年过去了,也许他已忘了我是谁。

但我,却始终忘不了他。

他是我的战友。

其实,这话有点牵强。那时,我是一个兵,而他是省军区首长的秘书,正营职干部。按道理说,他也是我的首长。

但我从来都没有给他敬一个军礼,而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兄长;或者说,是一个良师益友。

那是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从开江中学应届入伍,在双流县牧马山新兵集训后,分到了四川省军区警卫连。一个月后,司令部办公室的罗主任亲自到连队,选了我到办公室打字班。因为都是隶属于办公室,我就和他成了“战友”,还和他成了对门的邻居。

一块儿出操,一块儿上班,一块儿吃饭,一块儿在一环路散步(那时的一环路还是块块稻田)。不说形影不离,但也八九不离十。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一块儿做文学梦。

那时,他已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还在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虽然他的身体很瘦削,但在我眼里,他就是我崇拜的偶像。

因我也爱写写画画,所以,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我记得,我写的每一篇“豆腐干”文章,他都要在晚上用红笔逐字逐句地润色修改。为了我的成长,他还带了当时成都市著名诗人白杨树来为我指点。还千方百计地为我报名,每晚骑自行车到布后街2号,去参加省文联举办的散文培训讲座。当时的培训证是用纸张打印的,盖的省文联的公章(培训证我一直保持了几十年,可惜后来搬家无意中遗失,有点遗憾)。当时授课的老师请的是四川大学教授,还有马识途等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九八零年四月五日,我的第一篇“豆腐干”文章“生命力在于创新”在《四川工人日报》上发表。他比我还高兴,还拿给办公室主任看。主任当时还在报纸上为我题字“写得不错,继续努力”,以此鼓励我,我非常感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我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把我打印的诗稿拿到了《青年作家》编辑部,在《青年作家》创刊号上发表了我的处女诗作《问》。当时,我已经退伍回到了家乡,还是他给我邮寄的创刊号刊物和五元钱稿费。

可以说,正是那首《问》,使我一辈子都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至今,仍在梦中,无悔。

如今,我又杀回了成都。

在我抚今追昔的感叹中,我感到我仍在和他比邻而居,仍在和他一块儿散步,一块儿谈天说地。

常常忍不住想给他发一条微信:唐早生,你还好吗?

对了。如果还能够见面,我要补上一个军礼,向你致敬。

我要敬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标准军礼!

□胡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