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年的你远离校园欺凌

版次:05    作者:2019年11月08日

最近上映的国产电影《少年的你》好评不断,赚得无数观众眼泪的同时,让校园欺凌、未成年犯罪等问题又重回观众视野、引发共鸣。

电影主人公陈念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马上高考的她,面对校园欺凌却选择隐忍,希望通过高考去北京上大学,脱离现实的处境,当面对同学辱骂、嘲讽、殴打,她选择隐忍退让。电影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小北从小遭到母亲抛弃,心理创伤加上没有家庭关爱,没有上学的他成了一名小混混。小北每天的生活跟打架相关,但他并不坏,在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地方。当他无意中认识了陈念,看到陈念遭受校园欺凌,陈念的弱小、无助似乎让他产生了同情心。陈念的出现唤起了小北内心的善意,他每天跟在陈念身后,扮演着“卫士”的角色。在小北的保护下,陈念得到了安全,但随着校园欺凌升级,陈念被同学围殴,并被剃头,欺凌者将其受辱过程拍下视频并发到网上,让陈念的人生一度陷入黑暗。随着事件的发酵,陈念无意将一位主要施暴者魏莱推下楼梯导致死亡,小北为了保护陈念,不让她的未来与自己一样黑暗,他伪造了杀害魏莱的现场,决定替陈念顶罪……两个青少年在面临现实冲击,互相救赎的情节,让众多观众为之动容,引起大家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反思。

在青春题材类电影中,讲述过的校园欺凌事件不在少数,这部电影与以往的校园青春片不同,它不是把校园暴力当成青春爱情片的外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是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带大家走进校园暴力这个敏感地带;又借着撕开校园暴力的冰山一角,把最残酷的青春真相,拿给大家看个遍,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可能这正是导演曾国祥想要达到的效果,据说他拍摄该电影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个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恃强凌弱,以专门欺负弱小同学为乐,从言语上的嘲讽、辱骂到爆发肢体冲突,从而引发流血事件,最后升级成为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虽然学校不断加强管理,教育部门也出台相应措施,然而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仍然屡禁不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跟家庭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或者以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不严加管教,常常以一种“护短”态度,将“他还是一个孩子”作为借口替孩子狡辩。由于家庭教育环节的缺失,家长与学校配合失调,长此以往让孩子好坏不分、道德责任感缺失,助长了孩子犯错甚至犯罪。

一些欺凌者常常以欺凌他人获得满足和虚荣,加之是未成年,他们认为打架、欺负弱小,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更不会遭法律严惩。由于心智不成熟,加上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他们那些“闹着玩”的无知举动,可能给被欺凌者带来一辈子难以抹去的心里阴影,同时被欺凌者可能会转化为施暴者,从而引发难以挽回的暴力犯罪事件。由于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以未成年人的身份横行霸道,不顾后果随意践踏他人的生命,但是最后施暴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反而让这部分群体树立“犯罪要趁早”的心理。

保护未成年人以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同样重要,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同时司法部门应该做好法律的衔接,填补法律空白。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一些网友呼吁法律不应以犯罪人的年龄作为准绳,而应以犯罪的内容和情节严重程度惩治罪犯,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从而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青春是充满希望而美好的,当然青春也难以避免遇到一些挫折,我们在追求美好明天的同时,更需要有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共同为祖国的青少年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平安成长保驾护航。

□罗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