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

——对话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

版次:03    作者:2019年11月08日

细致的筹划、数月乃至数年的准备,紧张的赛程……成败在此一举。站在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演讲舞台上,面对台下省级专家学者等专业评委以及一众职业投资人犀利的问题,四川文理学院参赛队伍之一、小黄仁高考志愿填报中心项目负责人程元红有些发怵。她深呼一口气,脑海中不断回忆项目亮点,并坚定给出了回答,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心有余悸的程元红走下台,与团队成员们将手紧紧握在一起,我们做到了最好!

近日,此次大赛的成绩公布,四川文理学院的参赛队伍揽获1银2铜。记者走进这群年轻的创业者,听听他们青春路上的激情与梦想。

为更多人的梦想加油喝彩

走进四川文理学院图书信息大楼A503房间,双眼瞬间就能被标注有各色感谢语的红色锦旗填满。这间办公室正是在此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的团队——小黄仁高考志愿填报中心的办公地。

谈及为何创立这样一个公司,团队成员之一的王迪深有感触:“填志愿时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盲填很有可能落榜,我就因为既没经验又没人指导吃过亏。”为了帮助更多人考上心仪的大学,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决定成立高考志愿填报中心。

目前该中心为学子提供性格分析、专业解读志愿填报、大学期间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其中,涵盖数年高考高校信息并与省教育考试院对接,分数线官方权威数据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和一对一专家咨询服务,这是该中心与市面上类似高考服务机构相比的最大优势。

来自智能制造学院,曾揽获蓝桥杯算法大赛四川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并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获得华中及西南赛区二等奖等奖项的朱威就是参与数据库建设者之一。每年高考学子捧着厚厚的填报指南就晕头转向,将“书”变成数据,利用算法让其变得更加聪明地为大家服务就是朱威等团队成员的任务。

“项目初期建设,至少要录入5年全国高校的录取数据,决不能出错,校对慎之又慎,成员们常在机房一坐就是一天,耗时了数月才完成。”朱威说,“现在每年只需增添当年的数据,这可轻松多了。”

“硬件”建设好了,还得让更多人知道。过去一年的周末和寒暑假,成员们加大了宣传力度。2018年,该团队运营的第一年,第一批顾客80多人百分百上线,这让成员们感到一切辛苦与努力都没有白费。如今,团队成员已经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搭建了高校联盟,并在宣汉开设了项目分中心。

未来属于智造

与已经建立实体团队“小黄仁高考志愿填报中心”不同,此次四川文理学院获奖的两项铜奖——大禹中服务商和克隆精灵低成本便携式3D扫描系统,其主创皆来自智能制造学院。

“克隆精灵”最初是因智能制造学院学子自己的需要。因常与各色机械打交道,学子们时常遇到某个精细的零部件损耗过度,市面上没有现成商品可以购买,自己测量零部件(细微至几毫米)再送往厂商订做,耗时耗力。

如果有一台3D扫描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由于市面上3D扫描仪大多是大型仪器、分离式设计不易操作,且造价昂贵。于是制造出集成化、一体化的手持3D扫描系统的创意便应运而生。

经过成员们通力协作,一台结合结构光3D技术,搭载同学们设计的二次开发软件和移植操作系统的手持式3D扫描仪诞生了。其成本不过3000元,如今项目成员们已经在申请核心专利。

另一件创意项目的诞生源于同学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据介绍,“大禹”中国防洪服务商项目是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和扫描仪,提供对河堤的三维建图和堤坝土质检测等服务。团队成员林黎明和陈诚两位懂技术但缺乏文字表达功力的工科男,为了数十页的商业策划书,不知深夜在教室大眼对小眼了多少次。

“我们有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同时有二级创业咨询师万大卫老师指导,而专业技术上则有外聘专家的支持。”其中指导“大禹项目”专业导师就是一位深耕激光雷达、无人机领域的专家,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公司。既有想法又有实验基础,相信“大禹”变成现实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本报记者 戴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