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访谈》聚焦达州保健品市场乱象

版次:02    作者:2019年10月25日

(紧接第一版)一些经销商会假冒公益活动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免费听讲座,为推销保健品作铺垫。套路三:夸大承诺。一些经销商吹嘘保健品功效好、作用大,甚至包治百病,并串通媒子唱双簧,最终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套路四:“专家”讲座。有些保健品经销商会邀请所谓的专家举办讲座,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推销保健品。套路五:现身说法。有些保健品营销商串通部分市民,邀请他们上台分享经验,其他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套路六:非法集资。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引诱老年人投资购买。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们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千万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否则上了当受了骗,还一直蒙在鼓里。

强力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今年春季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春雷行动,对包括保健品虚假宣传在内的市场乱象进行了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收集问题阶段,不少群众反映,保健品虚假宣传仍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就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新彬表示,将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保健品虚假宣传乱象进行严厉打击,以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情怀,以久久为功的决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保健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保健品虚假宣传等乱象由来已久,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甄别判断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主管部门加大管理,督促经销商规范经营,严格执法,打击乱象,让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相信通过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通过主管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达州的保健品市场会越来越健康,群众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谭楚甲 汤艳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