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达州的民生“答卷”

版次:02    作者:2019年08月20日

(紧接第一版)年末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人民生活大变样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0年来,达州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实现了由挣扎在贫困线上向温饱、再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13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初步进入富裕标准区间(30%~40%),比1999年降低了9.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8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9%,略高于富裕标准区间,比1978年低29.4个百分点,比1999年低21.1个百分点。

70年来,我市城乡低保从无到有,保障水平逐年提高。2017年起,我市将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分别调整为每人每月520元、330元。同时,全面资助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参保参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重点实施大病救助、住院救助,全市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经各类保险报销后的救助比例达到70%。3.8万名农村特困人员、近1000名城市特困人员实现政府兜底供养,城市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00元、500元,农村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00元、400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7328张,社区服务设施496个;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6.11万人和33.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减少1.3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增加0.9万人。

我市把脱贫攻坚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2018年,全市15.17万人摆脱贫困,319个村脱贫退出,6.78万人易地搬迁,4个省级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正待省上验收,全市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3.67%降至0.88%。

社会事业大变样

我市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今,包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2.37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7.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3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50万人。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设施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910所。其中小学1480所,普通中学393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市共有专任教师52458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21.48万人,在校生82.17万人,毕业生20.97万人;共有幼儿园741所,在园儿童17.9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70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亿元。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各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联盟各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建立科技扶贫在线平台8个。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26项。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额4757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2281件,专利授权1350件。

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2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机构床位3294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1822张。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18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7356人,注册护师、护士10215人。

70年来,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达州图书馆,巴山大剧院等一系列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21个,其中文化馆8个,文化站312个,博物馆4个,陈列馆(纪念馆)3个。剧场、影剧院数23个,其中电影院19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444.52千册。

城市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达州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例不低于70%;办好全市25项民生实事、中心城区20件民生实事;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改造危旧房2万套……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幸福达州正交出一份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