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19年07月11日
达州农商银行“一村一农信员”活动推进会现场
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勇(左一)代表达州农商银行向定点扶贫村幺滩村捐款
创新蜀信·税农贷支持涉农企业发展
伴随着“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角,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四川农信(达州)勇担使命、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决策部署,发挥本土银行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全力统筹推进,用实际行动打造“四川农信 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品牌形象。
“输血”“造血” 带动农村产业振兴
达川区双庙镇素有“苎麻之乡”“达州市桑蚕第一乡”之称,是达川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庙人,达州市瑞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荣于2014年返乡创业,意图依托区域和产业优势,以桑葚种植和开发为特色,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然而项目启动初期,因缺少资金,企业运转困难。危难之际,达州农商银行让他看到了希望。短短9天时间,第一笔融资资金100万就送到了肖荣的手上,因公司修建菌厂和游客中心,达州农商银行又为其贷款195万元,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该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一家集农业技术开发、种植、销售、加工、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土地流转达1240亩,涉及农户260余户,其中贫困户44户,通过土地分红和雇佣劳工,有效带动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传统农村市场加速萎缩,新型农业主体不断涌现,农业农村正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四川农信(达州)抢抓政策、市场机遇,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金融精准扶贫为路径,聚焦农村产业振兴,着力解决“扶贫信贷资金缺乏承载主体”的问题,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就业、入股分红、产品回收等“公司+农户”模式,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2.23亿元、项目扶贫贷款2.17亿元,带动1785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其中,使用央行扶贫再贷款资金25.09亿元,创建13个“扶贫再贷款示范基地”。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精准识别
确保农户脱贫增收
距离市区53公里的碑庙镇三关村,曾是重点贫困村,涉及扶贫户1346户建档立卡、授信评级,工作量大。作为达州农商银行碑庙分理处唯一的一名客户经理,孙晓槐发扬“白加黑”“5+2”工作精神,主动对接当地政府,核对扶贫花名册,了解致贫因素,实施授信评级,主动联系困难户开展心理疏导,并制定脱贫措施,精准发放扶贫贷款。截至目前,孙晓槐所在的碑庙支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634笔、金额5597.12万元,建档立卡、评级、授信分别实现了“三个100%”,有力地支持了农户脱贫致富。
孙晓槐也因为在扶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省联社评为“四川农信2017年度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先进个人”。而对于达州农商银行来说,像孙晓槐一样默默扎根基层的农信人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四川农信(达州)聚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着力解决贫困户“资金需求难满足”问题,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50.65亿元,累计向7.8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3.19亿元,占全市银行业发放总额的98%以上,100%满足了符合条件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为达州实现脱贫摘帽作出应有的贡献。
扎根基层
当好扶贫“引路人”
小易到通川区龙滩乡玉坪寨村担任农信员快两年时间了,在他干净整洁的农信员办公桌上,点钞机、保险柜、EPOS机具等便民金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办公桌上,醒目的“农信员工作日志”已经写了厚厚一叠;在档案柜里,贫困户建档评级档案、贷款归户账、精准扶贫贷款台账、电子设备台账、农户历欠贷款台账等资料摆放有序。农民夜校内,驻村农信员作为金融知识宣传师资力量进行上墙公示;落地展板上,防电信诈骗小知识、扶贫小额信贷办理流程以及各种贷款产品一一罗列、一目了然……
玉坪寨村是被确定为农信员服务对象村的1006个村当中的一个,该村农信员小易是全市428名首批派出驻村的农信员的一员。自2017年8月以来,四川农信(达州)与达州市委组织部、市扶贫移民局联动开展“一村一农信员”活动,选派农信员开展驻村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工作,被达州市政府纳入“5+2”帮扶力量。活动启动以来,农信员通过全覆盖走访调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宣传、当好参谋助手、做好结对帮扶、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信用环境等措施,在驻村工作中切实当好宣传员、领航员、指导员、研究员和服务员的角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输血作用、造血作用和换血作用,用脚步迈进千家万户,用汗水交出金融扶贫的完美答卷。
创新产品
解决“农字号”企业融资难
位于宣汉县的号楼村扩建60亩清脆李基地,3年投产后,每年可赚40万。然而,在之前,项目却因缺少资金无法启动,就算贷款也因为缺少抵押物而被拒之门外。
“过去,涉农企业流转的土地、苗木、禽畜虽然投入大,但很难作为银行的抵押物。现在我们开发了‘税农贷’产品,涉农企业规范经营、诚信纳税、带动扶贫,就可以获得我们的信贷支持。”达州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曾祥平介绍道。
承包清脆李基地的企业很快凭借纳税信用,拿到了贷款。扩建的基地动工了,贫困户也获得了更多的打工机会。
2017年9月,达州农商银行与达州市税务部门共同推出的全国首款涉农纳税信用贷款产品,通过建立纳税信用嫁接机制,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解决“农字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达州“税农贷”项目启动仪式的新闻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达州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充分表明了各级对达州农信系统创新方式开发扶贫新产品、助力脱贫攻坚做法的肯定。截至目前,四川农信(达州)已累计为13家扶贫带动涉农企业提供“税农贷”资金8677万元,带动8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达州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接下来,四川农信(达州)将继续发扬成绩、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彪 胡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