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县城的别样魅力

——解码大竹县域经济为何这么“牛”(二)

版次:01    作者:2019年07月11日

中科智联智能终端生产线

10秒、15秒、20秒……随着“叮”的一声,西南富士电梯董事长谭开均乘坐自己企业生产的电梯稳稳停靠在高78米的观景层。这是大竹经济开发区的最高点,站在上面,大竹工业园区全景一览无余。

让记者惊讶的是,谭开均原来是做苎麻产业的,在苎麻行业打拼了30年,堪称苎麻领域的专家。如今改行做电梯,这其间的艰辛,用谭开均自己的话说,“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创业之路没有捷径,唯有用心。”谭开均说,他干了几十年企业,从苎麻厂厂长到房地产开发商,再到电梯生产商,从国企负责人变成民营企业家,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正是有众多像谭开均一样的企业家,大竹工业才有了如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座县城,为何有这样的魅力,能让企业家们扎根谋发展呢?

至诚 变“偶然”为“必然”

361°(大竹)鞋服产业园内,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一条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不停运转,制作鞋底、印花、缝制鞋面、做鞋帮、固定鞋型、系鞋带、装盒……生产线旁,工人们坚守岗位,熟练地操作,让人深感工业生产的秩序之美。

361°(大竹)鞋服产业园落户大竹纯属偶然。在一次四川省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大竹县偶然听到361°中国有限公司有意在内地扩展生产基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间,达州市、大竹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前往福建晋江361°集团实地考察,并盛情邀请361°集团主要负责人到大竹实地考察。从开始的客套交流到后面的谈判和项目落地,双方反反复复磋商了20多个回合,上演了一出磨耐心、显诚意的“拉锯战”,终于将一个“偶然的企业意向”变成了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

361°(大竹)鞋服产业园项目总负责人孟平和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最初他们对选择大竹并没有信心,甚至都没作考虑。但达州、大竹党政主要领导对企业主动支持的诚意打动了他们。比如,当得知他们“招工难”后,大竹县竟组织了一批务工人员前往福建,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孟平和坦言,也有其他地方找过361°集团洽谈,也开出了不少优惠条件。但光有诚意是不够的,关键要看能否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拉锯战”谈判中,他们甚至派人到大竹进行了暗访,从区位交通、企业口碑,到民俗民风、治安状况,对大竹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评估,所有测试均获通过,落地也就顺理成章。

对此,大竹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志超深有感触:“虽然谈判过程很艰辛,但意向一旦达成,落地就异乎寻常地顺畅。仅用了100天生产线便建成投产,也显示出一家大企业干事雷厉风行的气魄。”

无独有偶,被大竹县委、县政府务实作风打动的,还有OPPO公司总裁、达州籍企业家陈明永。

渝洽会后的一次交流,得知OPPO公司将在重庆市渝北区建立1500亩的智能生态科技园。在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大竹县委县政府再次发扬“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的精神,多次“上门招引”。

最终,OPPO集团的检测中心和它的一批供应链企业成功落户大竹。同时,2017年达州以OPPO布局重庆、川渝合作为切入点,在大竹设立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

至情 变“死棋”为“好棋”

“配料要严格按照标准,一定要确保产品的质量。”7月1日,在大竹瀛海塑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吴正彬不断提醒员工要确保产品质量,因为这些订单来之不易。

2013年,在广东打工10余年的吴正彬春节回家,发现一些建设工地将废弃的水泥编织袋随处丢弃。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吴正彬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大竹有大型的水泥厂,他如果将这些水泥编织袋回收,再加工成颗粒作为原料卖给相关编织袋生产企业,肯定能赚钱。

说干就干,吴正彬将商机变成了红火的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后,吴正彬不再满足于加工原料,决心自己建设完整的生产线。他与几个朋友共同投资近300万元建起了完整的编织袋生产线。哪知市场风云变幻,在本地大型水泥厂商包装袋的招投标过程中惨遭淘汰。丢掉了大单,资金链就接续不上,企业一下陷入窘境,一度让吴正彬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吴正彬为企业的发展绝望之时,突然迎来了县领导的帮扶。原来,大竹开展了县级领导挂包帮扶企业“双百工程”,(紧转第二版)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清 付勇 刘姣 特约记者 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