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19年07月10日
工作中的三位质检员
六月的天就像三岁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雨说下就下。
这天早晨7点半,在瓢泼大雨中,50岁的李莉和48岁的孙爱芹又乘车出发了。这一趟她俩是出远门——从达州去巴中,下了高速公路转省道,出了省道上山路,在中午时分抵达了马深1井钻井现场。
两人从钻井队分别提取了片状氢氧化钠、羟甲基纤维素钠、低粘聚阴离子纤维素等5种化学剂合计1万克的样品后,匆匆下山找了一家路边饭馆吃完午饭,立即上路往回赶。
160公里外,在普光气田的实验室里,她们的同事51岁的朱玉萍正焦急地等待着。“马深1井是中石化部署在通南巴探区的重点探井,我们早一分钟出具高质量的质检报告,就能早一分钟助力普光气田找到更多接替资源。”朱玉萍说。
这三位女职工都是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普光分站化工检测室的质检员。由于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具备国家级资质,在普光气田近5000名建设者当中,她们是有权出具“化学剂质检合格证书”的三人,因而承担着该气田全部生产用化学剂的抽查、检测、监督等重任。
“化工检测室只有她们三人,人数不多,岗位却极其重要,她们检测的每一批化学剂都是生产开发所必需的。她们就像巨轮上极端关键的“螺丝钉”,普光气田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她们。”技术监测中心普光分站党支部书记聂龙海说。
时间紧、任务重、时效性强是化学剂检测工作的特点。为了保障生产,“已到奶奶年纪”的李莉三人也是拼了,她们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当天能出质检报告,绝对不推到第二天。“仅2018年至今,李莉三人就检测各类化学剂近1400批次,最忙时,一天能连续取样、检测10余个样品。”聂龙海介绍。
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三人不仅利用工休时间强化学习,全部取得了化工高级工程师执业资格,还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015年以来,她们三人的创新成果连续取得河南省一等奖1个、中原油田奖项4个。其中,李莉的创新成果“提高酸化用铁离子稳定剂检测时效”将铁离子稳定剂的检测时间从9.8小时大幅缩短至4.6小时,时效一举提升了53%以上。
“作为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技术监测中心普光分站化工检测室牢记根本宗旨,仔细认真,敢于负责。十几年来,她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全部零差错。”普光分公司HSE管理部技术监督科科长邱书海说。
事实上,这一切都饱浸着自责的泪水。
李莉的父亲在2000年时做了头部手术,生活不能自理,由于李莉工作的特殊性,近20年来,父亲几乎全由她的哥哥照料。
朱玉萍93岁的老母亲因伤病在河南长垣县老家长期休养,远在普光气田的朱玉萍连续2年无法尽心陪伴伺候。
2015年4月,工作中的孙爱芹突然接到姐姐从河南濮阳打来的电话,方知母亲突发重病已去世。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事情都过去了,再想也没用。在外闯市场就意味着远离家庭和亲人,哪能没有遗憾?”孙爱芹说话时,悄悄扭头抹了一下双眼。□文/图 施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