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书法家魏传统

版次:07    作者:2019年05月10日

魏传统将军被人们称为“红军书法家”“将军诗人”。

出生在达县蒲家场(今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的魏传统,从小就喜爱书法。他父亲魏龙德是远近闻名的私塾教师,写得一手好字。魏家并不富裕,却养了一个孤人,名叫袁保。袁保喜欢孩子,他牵着小传统到松林里刮松毛、掏鸟蛋,在柴房的炉火旁给孩子讲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感觉比听祖母讲熊家婆的故事还过瘾得多。

魏传统从6岁入学开始学写字,先临帖,四年间一天也没有停歇。10岁时,魏传统已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12岁时,他的书法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周围人家也都找他写对联、家书、契约。

魏传统在达县中学与张爱萍、杨超同班,后来被称为“岁寒三友”。他们在学校开展学生运动,提倡新文化,学生会创办了《烂漫旬刊》,由于魏传统的字写得好,便由他负责刻写油印。

红军进入川北后,魏传统参加了红军。魏传统在红军中的“官”越当越小,开始是军部秘书长,后来降为宣传科长,再后是油印股长。

宣达战役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魏传统到红三十三军组建了政治部,开始时任政治部主任,只当了一个月,改为政治部秘书长,实际上仍是主任职务,主持政治部日常事务。后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忠出于爱护干部,对魏传统说:“你这个秘书长树大招风,有的人会不高兴,干脆降职做宣传科长好了。”魏传统点头应承:“行,我喜欢写写画画,干老本行更恰当。”

魏传统一心扑在宣传工作上。他编红军军报,从主编到校对都亲自干。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刻钢板、油印,还要刻写传单、战报,书写标语。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到组织宣传,让群众了解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从清晨到深夜,魏传统舍生忘死地工作,还训练了一批年轻的红色宣传员。

许多宣传口号和红军纲领、土地法大纲等,魏传统领着宣传队员不但用粉笔、毛笔写到墙上,还用錾子刻到石岩上、牌坊上,仅宣传队里就有六七名石匠。现在达县、万源、通江、巴中、旺苍、城口一带,仍保存着当年魏传统的笔迹。

红四方面军北上途中,魏传统承担了对敌宣传的任务。他与廖承志(时名何柳华)合作,由廖承志画画、魏传统写诗,然后油印成快报发出去。在张国焘大搞“内部肃反”的情况下,有人经不起考验,约魏传统一起逃跑,魏传统坚决地说:“我跟红军跟定了,我绝不做可耻的逃兵。”他终于挺过来了,和战友们一起经过长征、西路军西征的考验,直到全国解放。

魏传统将军是我国闻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几乎遍布国内,有的还被国外收藏。人们称赞他的字有汉魏风骨、晋唐气韵,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表现。晚年,他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诗书画院名誉院长。魏传统利用他在文艺界的声望和影响,尽力帮助和扶持新秀,经常为家乡书画家、作家举办展览剪彩。

□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罗天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