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排放做“减法” 扩容生态做“加法”

达州全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版次:04    作者:2019年05月09日

云朵悠然自得地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中,正午的阳光已显露出夏季的炙热,街边的行道树在热腾腾的空气中显得苍翠欲滴。“曾经的达州,天总是灰蒙蒙的。现在不仅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坐在中心广场树荫下纳凉的王大爷欣喜地向记者说着达州环境的变化。

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

近年来,达州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扭住重点、攻克难点,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达州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295天、达标率80.8%,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2%,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5%,宣汉、万源空气优良天数达90%以上,全市4个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均值达标比例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4%,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为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达州大力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工业“散乱污”、砖瓦企业、燃煤锅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大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整治。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达州的5个方面39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20个、151条整改措施完成整改97条;2017年8月督察组向达州分别交办信访投诉问题386件完成整改370件、整改率95.5%,省环保督察493个反馈问题完成整改465个、整改率为94.3%。

深入实施环境治理“攻坚年”

将打好打胜“三大战役”作为主攻方向,达州深入实施“环境治理攻坚年”活动,通过重抓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扬尘管控,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扎实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重污染天气防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现达城蓝天白云。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完成448家“散乱污”企业的整治、整改完成率98.9%,主城区督促整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508件次,完成朝阳东路、通川北路等11条城市道路黑化,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93台、改电改气98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加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已全面完成,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0台,全市2714家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率达87.2%,路查路检柴油车2600余台次。

通过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及黑臭水体整治,深入开展流域治理,达州为打赢碧水保卫战下足“基本功”。2018年,全市38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治全面完成,累计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317家,凤凰山人工湖、景观通道至湿地公园、七里沟等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设立市级河长16名、县级河长156名、乡级河长1147名、村级河长4026名,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8134个,回收废弃物84万余个,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85.28%,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07%,较2017年分别提高9.28和8.07个百分点。

积极实施“生态细胞”工程

达州生态环境质量日渐好转,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达州持续加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万源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宣汉百里峡、万源蜂桶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排查整治,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生态细胞”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向前,生态环境能力持续加强,环保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51%,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9.37平方米,累计清理21个自然保护区问题均已完成整治,新安装PM10、PM2.5实时联网监测设备84台,建成56个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个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新建污水管网150公里,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65座。

达州将坚持问题导向,继续重拳治理污染做“减法”,重手扩容生态做“加法”,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本报记者 程科 曹芮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