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版次:02    作者:2019年02月15日

(紧接第一版)着力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我省首个玄武岩纤维产业园——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炬原3000吨玄武岩纤维原丝项目已建成;天府药业、麦克福瑞、琦云药业年产20亿片(袋)药品生产线退城进郊扩能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龙森中药材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加快建设。2018年,六大工业集群发展平均增速超过15%。

建言法治扶贫

达州市司法等部门组织开展“助力精准脱贫·一村以法律顾问”工作,探索建立贫困村法律顾问制度,为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针对这一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及时提出了《关于有效发挥贫困村法律顾问作用的建议》,就加强经费支持、建立服务团队、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积极建言。为了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市政协领导带队赴大竹县石河镇五通村等地视察督办。市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采纳委员们的建议,加大经费保障力度,2018年全市共预算贫困村法律顾问相关工作经费167万元。同时,还专门为全市749名法律顾问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此外,司法部门将法律顾问工作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相结合,推动建立了12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累计为828个贫困村、1598个2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配备法律顾问898名,成为补齐精准脱贫法律短板的重要力量。

委员们还从不同角度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提出了《关于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助力脱贫奔康的建议》等提案,在《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得到吸纳。

促进文明城市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考量。只有成功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才能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于是,委员们提出了《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几点建议》。市政协领导带队实地走访,赴市文明办听取了情况通报,就如何进一步落实提案提出了建议。市委、市政府结合委员们的建议,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指挥长的创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召开了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压紧压实了责任。

市文明办牵头起草了《达州市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方案》,在主城区人行天桥设置了创建文明城市大型公益广告10处,编印了3000册《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和5000余幅“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挂图。针对提案中礼让斑马线、文明行车的建议,市公安交警部门增设提示标志、新增抓拍设施,加大了教育警示力度。各地各部门扎实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与此同时,委员们将目光也投向了乡镇,提出了《关于加强重点镇规划建设的建议》,为实现乡镇宜居宜业献计献策。

助解民生难题

实现城镇困难职工如期解困脱困,关系到决战贫困、同步全面小康大局。《关于加强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建议》指出,截至2017年11月,全市已建档立卡城镇困难职工48926户,贫困人口138360人。城镇困难职工再就业能力弱,国企改制下岗职工、家庭变故及伤病残、低保边缘户比重较大,居住条件简陋。提案建议,要将城镇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同步奔康与农村精准扶贫战略对接,确立具体目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加强工会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提案还提出,要加强困难职工思想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针对提案建议,市总工会邀请提案者一道调研,研究和实施帮扶措施。市总工会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对精准识别后的困难职工家庭点对点制定帮扶措施,做到重点区域、行业、对象集中支持、有的放矢,不搞平均分配、轮流帮扶,有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分批次让困难职工家庭脱困或解困。《关于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的建议》《关于整合中职教育资源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建议》等重点提案,得到承办单位认真办理,为民生改善发挥了促进作用。

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农村“生态宜居”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新村聚居点垃圾、污水处理不尽到位等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关于以新村建设引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被列为“一号提案”,提出了科学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改一治理”、加大农村环境监测监管与执法力度等方面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提案者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研究和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实施新村建设和村落改造工程,调整完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总投资约18.21亿元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和458个乡村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建设,解决了一系列影响农村生态环保的突出问题。针对《关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现化农业发展的建议》,承办单位大力推广“生态养殖+绿色种植” “猪-沼-菜(果)”等种养循环综合利用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

□孙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