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业重镇 打造魅力普光

版次:04    作者:2018年12月10日

气都园林

青山环抱的普光场镇

俯瞰普光天然气净化厂 (王勇 唐兵 摄)

近年来,宣汉县普光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大力发展产业,大力弘扬巴文化,加强社会管理,奋力建设工业重镇,打造魅力普光。

壮大产业

打造镇域经济增长极

普光镇地处宣汉县西北角,距宣汉县城32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68个村(居)民小组。

普光资源富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000—5500亿立方米。建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及硫磺生产基地,年可产净化气120亿方、硫磺300万吨。境内建有“川气东输”的首站,已将普光天然气直输上海、武汉等地。

宣汉依托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在该镇建立了普光工业园,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下游项目及其配套产业,现已建成投产星耀玩具厂、汶创电子加工厂等多家企业,年可创税约50万元。

普光镇不仅工业发达,而且农业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该镇坚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大力发展苗圃花卉、水果、中药材、坚果等特色产业,推动镇域经济转型发展。目前,该镇已发展中药材黄栀子1500亩、蜂蜜李1000亩,以及枇杷、杏李等水果500亩,气都园林550亩,花椒280亩,核桃200亩,辣椒120亩,沙地萝卜120亩,柑橘200亩。

如今的普光,正围绕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子,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口,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产业,打造镇域经济增长极。

传承文化

增添乡村振兴新动力

家住普光镇进化村的村民张俊兵,抓住罗家坝巴文化遗址发掘的契机,在自家门前建起游乐场,年可创收数万元。如今,他把过去的茅草房改建成了砖瓦房,一家人住进了两楼一底的新房,日子越过越美好。

近年来,普光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据了解,在普光镇进化村,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起,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年代最远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000至4700年。

1999年以来,历经三次考古发掘,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揭土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65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1200余件。

2013年,罗家坝遗址成功纳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7年,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博物馆、罗家坝保护河提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目前,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在完善规划设计,罗家坝保护河提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保护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我们一定全力保护好罗家坝巴文化遗址,推动普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普光的鲜明特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普光镇党委书记曹伟说。

创新管理

构建和谐美丽新普光

走进普光镇铜坎社区任家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只见50栋新房外观风貌独特,室内干净整洁,135名困难群众搬进新家,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家住普光镇千河村的贫困户罗玉章,一提起过去的日子,她有吐不尽的辛酸:“以前,我们住的是石头房,穿的是补疤衣,走的是泥巴路……”

“通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现在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看着眼前的新房,罗玉章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近年来,普光镇创新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共建和谐美丽新普光。

该镇鲜明“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选人用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担当、善谋实干、作风过硬、勤廉公正的干部队伍,形成全镇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工作局面。

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镇引进益农苗木有限公司在铜坎社区任家沟集中安置点周边建立面积约1300余亩“气都园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示范、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绿化园林。目前,该园栽种银杏、红叶石楠、桂花各200亩,樱花、紫薇、红枫、香樟各50亩,红豆杉30余亩,蜂蜜李70亩,冬桃50亩,各类苗木共计10万余株。

该镇还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在群众中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学榜样、宣讲法律知识、年终评比等方式,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促进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早日脱贫致富。

目前,该镇已荣获“全国第四批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镇”“省级优美示范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市级文明村镇”和“市级‘5·12’防灾救灾大演练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如今,普光镇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务实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以实际行动全力建设工业重镇,打造魅力普光!

□文/图 漆楚良 本报记者 方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