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版次:01    作者:2018年11月10日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以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狠抓“三促进三提升”,深入推进“五治”工程进农村、进社区,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抓综合施策,促进乡村基础建设提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机制建设,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和集中处理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全面加强农村清扫保洁队伍管理,完善保洁制度,逗硬考核,推动农村清扫保洁“定时、定路、定标”。全面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计划”,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统一处理,有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抓集中整治,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大力实施“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土坯房)和户厕改造工作,推进农村“三建四改”(建庭院、入户路、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2017年,对全市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974户,同步开展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在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凤凰山下论坛等媒体开设“五治在行动”“城乡环境治理进行时”“环保曝光台”等专题专栏,公开环境问题投诉举报电话,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曝光力度,建立群众举报投诉工作台账,落实群众投诉限期办结制、办理质量反馈制。加大污水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市领导带头落实重要河流挂包责任制,各地落实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科学措施,全面推进明月江、流江河、任市河、东柳河、铜钵河、万家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养殖场3628家、关闭搬迁838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力整治污染源,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抓机制创新,促进乡村环境管理提升。各级财政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五治”工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城乡环境治理,拓宽治理资金来源,充分发挥卸任领导干部“余热”,分配10名县处级干部充实到生态环境督察组,持续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督察力度。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微信、微博等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五治”工程,既宣传工作成效、表扬正面典型,又曝光突出问题、批评反面典型,持续深入开展“五治”工程和“七进”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持续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全民动手、齐抓共治。逗硬督导考核,出台《达州市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工程目标考核及问责办法》和《达州市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工程目标考评细则》,从考评对象、内容、办法及绩效管理办法、奖惩办法、问责办法等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常态长效管理。完善考评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对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推诿扯皮、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严肃问责问效。(宋龙娟 本报记者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