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信靠吼到一体化互联互通

——百姓眼中的通信巨变

版次:06    作者:2018年10月12日

古人曾以烽火传军情、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灯塔等方式传递消息,这些方式在文人笔墨描写下,往往还让现代人增添一份向往。

受时代限制,古人的通信方式有诗意但耗时过久。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距离唐玄宗所在华清宫3000里,6天唐玄宗才得以知晓。除了耗时长,而且还存在着丢件的情况,信件未送及,亲人故去多时也是常态。

改革开放40年,从通信基本靠吼,到固话、手机、网络一体化互联互通,时代的智慧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年代—90年代末: 固定电话取代电报

1978年,当时达城的电报业务分为防空和天气电报;特种,水情电报;特急业务、军政、公益、公务电报;普通,汇款电报等7大类。电报全程服务根据时限也分为七类,最快的一类直达电路需16分钟,非直达30分钟,最慢的六、七类直达需270分钟,非直达360分钟。当年,国内电报业务量达到了23.62万张。1987年,达县地区开通公众传真电报业务,有国内国际传真、相片传真、报纸传真,年底开办事迹传真业务。1988年开始,始办礼仪电报业务(庆贺、吊唁)。

在达川区南外工作的龚明德回忆,那个年代的工人家庭,基本上没有电话。家里有喜丧事需要通知亲人回家的,只能去城里打电报,因是按字收费,打电报的次数也少。打电报也很简单,几个字就能把事情说明白。

随着市话程控、长途数字、光缆开通,电报业务量不断减少。2003年,电报业务终止。

1987年,自动电话基本收费时间为1分钟,不满1分钟按1分钟计,计费时间为被叫用户摘机时起,挂机时止。“巴山所五灯直流会议电话终端机”是老达城人的记忆,但业务量却很少。1989年建成可视电话后,会议电话随之被取代。1999年,市内电话普及率达17.18%。

1995年出生的雷磊回忆起读小学时的市话记忆:“小学一般都是走读,每天要根据课表带书,我忘性大,经常忘记带书、带作业,临到学校才想起,来不及回家,只好跑到校门口的小卖部打电话。”据雷磊介绍,当时店主收费5毛一分钟,但却不是从接通电话开始算,而是从铃声响起就开始算。这对每天只有2块钱吃早饭的雷磊实在是一笔巨款,“2分钟之内如果我爸妈接到电话说清楚事还好,一超时我可就没饭吃了。”

90年代末—21世纪初:

电话变手机 光缆通网吧

谈起电话的变化,在一家建筑企业上班的戴先生感慨万千,1995年他们家算是“斥巨资”安装了一台固定电话。“当时我们花了两千块安座机,那时没有其他通讯设备,只能硬着头皮安。”

那个年代,腰上别个BB机也是一道“别样风景”,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BB机的出现,加速了达城公用电话亭的建设,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BB机与现在的电话一样,固定号码会显示来电,听到铃响便可用附近的电话向对方回电。”戴先生回忆,“1994年那时候,BB机要卖3000多元,过了好几年,单位集体购买,我以1700多元的价格买下。”大哥大、直板机、滑盖机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手机,戴先生感叹功能丰富的同时,时不时还需向小辈请教使用方法。

2000年12月28日,达州市电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一时期,全市铁塔、精品网络、光缆线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曾开过网吧的汤女士还记得,“那时候网吧开得还比较少,都觉得电脑新奇,各个年龄段来网吧的人都多,学生娃儿最喜欢打‘热血传奇’。”汤女士回忆,随着网吧的市场越来越大,周围陆续开起了不少网吧。因当时电压不稳,常停电,为在竞争中取胜,汤女士把自家的电路牵至网吧。比起电话线老旧的拨号上网,光纤共享带宽上网快,几乎在光纤上网的第一时间,汤女士的网吧就安装上了。

21世纪10年代—现在:

话费向流量转变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时间飞逝至21世纪,这时期的通讯发展速度是难以想象的。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小米,为发烧而生”,再到如今的“AI智能拍照,让美更自然”“4000万徕卡三摄,AI摄影大师”,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遍布达城。科技使手机不再仅仅是传递消息的载体,更让人们享受生活。

今年24岁的张全安是个手机发烧友,初中至今买了不下几十部手机。“初中的时候步步高主打的泡泡音乐手机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当时我们班的好多女生都买了,我当时用还挺不好意思的。”高中、大学,张全安先后买了LG、三星等多部手机,工作后来到移动公司上班,更是和各式手机打起了交道。“现在手机厂商出新品的速度太快了,发得多的一年起码20个系列,前两年主打拍照,现在又主打AI芯片了。”

这个时期,随手机爆发的还有移动通讯软件,QQ、MSN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视频聊天让远在天涯的人们也能有近在咫尺的交流。

2011年,微信推出了“语音消息”,用户的手机可以当对讲机用。2012年3月,微信达到1亿注册用户,这时距离产品推出仅433天。这一年,微信推出“朋友圈”,允许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使得微信从一个即时通信软件,向社交网络发展。8月,微信增加“视频通话”功能,2013年达到3亿注册用户的微信,一跃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通信软件。通讯软件使“话费”向“流量费”转变,如今“流量不限量”已是常态。

2016年末,我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19.7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达9.6万皮长千米,城镇(乡)光纤覆盖率达100%,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100%。通信迅速发展使实时通话向实时直播转变,简单的手机操作,市民也可轻易化身“记者”,随时进行现场直播。如今5G时代已经进入倒计时,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其速度能达到每秒100Mb到1G,是4G的10倍到100倍。日益精进的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写着历史,也营造着40年前达城人无法想象的未来。

□本报记者 戴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