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辅导班、夏令营争先恐后,粉墨登场,犹如决堤的洪水涌入家长和孩子们的视线,让人目不暇接。对这些培训班,家长如同“雾里看花”。当前达城培训市场现状如何?到底该不该为孩子报培训班?如何帮孩子选择培训班呢?
家长的疑问,也是记者的疑问。
补习宣传如火如荼
7月11日,记者绕达城中心广场转了一周,发现朝阳中路一段是文化培训机构汇集地,大大小小的补习班有10余家。走在大街上,会遇到很多发宣传单的人,有的追着行人发,有的往沿街商铺里塞,有的往车窗上贴。
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和一发传单的老太婆聊了几句,老太婆当即热心地要带记者前往培训机构“看一看”。走进培训机构,上课的孩子真不少,10余间教室里坐无虚席。得知记者的孩子下学期读初二,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马上追问孩子各科成绩如何。当获悉记者的孩子上学期英语考了80多分后,培训机构人员马上表示英语总成绩是120分,考80分偏低,非常适合补习英语,通过一个假期培训可提高10到20分。记者说先回家与孩子商量后再决定,发传单的老太婆紧随记者要求留下联系方式,并表示可以让孩子先试听一两天,效果好才报名。
“大姐,你这孩子几岁啦?课跟得上吗?”“大妹子,人家孩子都补,咱孩子不能落下,你说是不?”“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成材是最重要的,为孩子还能差钱咋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到处听到宣传声音,先后收到10余份培训宣传单。
送培家长心态不一
据一位办班者介绍,现在办补习班根本不愁学员,因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不惜在补习上花本钱。培训收费参差不齐,有的还在打价格战,比如报一科优惠400元,报两科优惠800元,报三科优惠1900元;有的则侧重宣传个性化辅导,表示每班10人以下,实行1对1教学;有的则避开培训谈教育,鼓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姓孙的家长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正在找班呢。别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不上就得落后,不管有没有效果,补是必须得补的。”
跟他一样,很多家长都是怀着不上补习班孩子就要落后的想法,把孩子送进了补习班。
“假期把娃娃送进补习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学校放了假,孩子在家无所事事。送孩子进补习班,多多少少可以学一点儿不说,孩子的假日生活更安全了,家长更省心。”一位李姓家长如是说。
据这位李姓家长介绍,自己夫妻两人都是工薪族,每天都要上班,孩子没人照顾,放在家里很不放心,而且孩子也不喜欢被锁在家,经常闹着要出去。没办法,就给她报个培训班,起码有一群玩伴可以玩,孩子也不会那么无聊了。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无暇看管孩子,把孩子塞进补习班的家长不在少数。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家长送孩子进补习班的同时,也有很多担忧:比如补习班的老师是否专业,所教的和学校教育是否衔接得上,还有补习老师的思想素质如何等。他们担心,很多补习班都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监管和规范,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可能会用各种噱头忽悠家长和学生,不一定有效果。
尊重孩子合理安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补习班,也有部分老师动员学生到自己或朋友家里进行补习。对此,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学校老师暑期严禁有偿家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至于是否送孩子进补习班,教育专家指出,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孩子某一科或几科偏科,有针对性地选择上补习班,是可以的。同时,送孩子进补习班,要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能把孩子的假日生活填得满满的。寒暑假本是孩子休整的好时光,要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而不是补习的暑假。如果把寒暑假当成“第三学期”,这跟在学校上课没有区别,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专家指出,社会发展很快,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平时孩子们学习很忙,假日里,建议家长多让孩子选择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究竟该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日生活呢?专家建议,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进行合理安排。文化补习,只是假日生活的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选择。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更提倡暑假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
·本报记者 陈鲸印 邵明(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