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达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4日 在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市委"12335"总体要求[1],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系统性分析研究,针对性制定措施,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85亿元,增长8.2%,超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7亿元,增长10.0%。狠抓工业稳增长,强化服务培育,重点企业稳产增产,传统支柱行业恢复增长,新增规上企业8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5%,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突出抓好知名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招商,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3.8%。不断夯实服务业基础,着力解决漏项短项缺项问题,预计规上企业入库超100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增长9.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深入实施鼓励建筑业和房地产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增长11.3%、13.6%。

    (二)改革创新有力有效。突出问题导向,聚力创新攻坚,重点领域改革成果丰硕。形成了“稻田+”、农村“按揭”房[2]等特色经验成果。“六权同确”顺利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类型逐渐多元化。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市属34户破产国企改革全面结束,10类26户国企基础改革基本完成。投融资和财政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3]不断深化,取消或停征4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14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煤炭去产能纵深推进,商品房住宅去库存80万平方米。全面改革创新试验落实落地,出台科技创新“十个一批”[4]举措,专利申请突破2000件大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双创”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8.2%,占GDP比重达61.8%。

    (三)投资消费拉动强劲。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5亿元,增长15%,超预期目标5个百分点。组织"1+7"集中开工活动9次,开工重大项目120个,总投资565亿元。寨子河水库、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及西延线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达州机场迁建、土溪口水库、微玻纤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机场大道、火车站片区改造、玄武岩纤维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南达高铁、西渝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18个项目纳入国家PPP项目[5]库,通川区双河口水库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典型示范项目,合作模式获全国推广。推进消费提档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60亿元,增长13%,超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罗浮广场、福森建材市场等开业营运。电子商务销售额预计实现90亿元,增长20.5%,大竹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41.8:37.9,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系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六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20%,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0.5个百分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改投资3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2家、产值达到260亿元。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服务业示范市和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3%、22.5%。推动现代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农产品加工和贸易收入达230亿元;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渠县碧瑶湾、通川区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加快发展。

    (五)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市户籍城镇化率提高1.67个百分点。加快“双百城市”建设,中心城区新增建成区7.5平方公里、人口5万;加快“五桥六路[6]”、“七大新区[7]”建设,启动莲花湖湿地公园二期、梨树坪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塔坨、大寨子、鹿鼎寨等公园建设,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县城新增建成区3平方公里,宣汉南坝、达川石桥分别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省级特色镇。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启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455个、扶贫新村308个,建成市级“四好村”471个,21个村被评选为省级第三批传统村落。

    (六)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274.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9%。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大力实施“教育九条”,达川、大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嘉祥学校扩大招生。扎实开展健康达州行动,新增医院、诊所、医养结合机构109家、床位1000余张。全面启动“舌尖上的安全”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严惩“毒血旺”“地沟油”等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低保管理更加规范。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推进,圆满举办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获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3枚。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完成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25878套。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推出"5+2"帮扶机制[8],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通川区贫困县摘帽接受省级验收评估,全市311个贫困村退出、15.07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6.5%下降至3.7%。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54个,搬迁入住1.5万户4.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渠县等地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得到国家、省上认可并推广。

    (七)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提升。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出台年度工作计划,推动达州铁路枢纽建设,与乌克兰日托米尔市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与加拿大RCC投资有限公司等15家海外、侨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推进区域协作,与渝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川渝合作产业园;与成都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合作,流转增减挂钩指标3000亩。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获批。扎实开展“制造业招商突破年”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达商大会,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8亿元,新签约"6+2"重点产业领域项目81个、总投资590.3亿元。狠抓出口基地和主体队伍培育,达州经开区纳入国家“国开区”重点培育名单,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27家,完成进出口5887万美元。

    (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绿化达州行动,新增森林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平方公里。狠抓环境治理,出台"135"环境治理方案,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行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构建,流域治理效果明显;空气达标率同比上升,PM10、PM2.5平均浓度实现“双降”。大力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达州经开区2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2%。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仍较多,新兴产业支撑不足,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乏力,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错综复杂,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市委"12335"总体部署,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按照积极可行、加快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9.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脱贫攻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目标任务。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在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能转化。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突出稳增长促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抓好存量改造提升,增量培育壮大。大力开展“工业巩固提升年”活动,突出抓好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五十百千[9]”企业和产品培育、"1+7"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煤电油气运、资金等要素保障,稳住企业生产经营,新增规上企业50户,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以上。突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增量提质,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开工建设建筑建材产业园,促进建筑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加快马踏洞金融集聚区、秦巴物流园区、八台山-巴山大峡谷等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文化产业。推动农业优化升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强做大粮油、富硒茶叶、优质水果、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正邦大竹农牧公司、中铁建川万源农牧公司加工生产线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构建“特+专+精+深”产业发展格局。做好“四上一新”企业[10]培育和企业入统工作。

    (二)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效率。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化解煤炭、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抓好商业用房去库存,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做好“三品一标”认证管理,走差异化、品质化、生态化供给道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实三大国有投资公司,做强10大集团企业。探索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行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普惠性金融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探索设立市级融资担保基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放管服”工作,持续优化行政效能。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更好满足城乡群众需求。抓好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创新资源开发利用和分享机制,深入实施气化达州工程,推进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创新达州”,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科技创新“十个一批”举措落地见效。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引进军工产业优质资源项目,加快达川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倡导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创新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9%。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上联国家、省,覆盖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的信用信息平台。

    (三)突出投资消费,着力优化发展动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认真落实“全域精准脱贫、全域川陕革命老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三大特别政策,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促进产业投资,加快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瓮福磷酸盐等6+2重点产业[11]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杂卤石型钾盐工业化等前期进度,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以上,提升产业投资实效。推进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突破成南达高铁、西渝高铁、达州高铁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营达高速、巴万高速、达州新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土溪口大型水库建设,推进固军大型水库前期工作。激活民间投资,下功夫破解项目准入门槛,改善落地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和扩大在产业、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等领域投资,提升民间投资比重。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增强内需拉动作用。落实国家“十大扩消费行动”[12]政策和省市配套措施,全面扩大有效终端消费。强化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旅游消费。加快推进仁和商业广场、红星国际广场和复兴、宣汉商贸集聚区等“十亿级”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组织开展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活动,提升达州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杨柳商贸区等重点电商产业集聚区,着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

    (四)突出城乡融合,着力加快同步振兴。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户籍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建设“三年攻坚计划”,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力争中心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大力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年”活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提质量、上水平。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县城,抓好新区开发和产业新城建设,推动宣汉、开江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促进大竹、渠县、万源城市发展。抓好重点镇建设,培育省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试点镇3个,转移农业人口2.1万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振兴开局年”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提升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塑乡村文明。大力开展“精准脱贫决战年”活动,加快脱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从严监督考核,确保达川、大竹、渠县、开江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319个贫困村退出、15.0695万贫困人口脱贫、4.687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五)突出区域合作,着力促进开放发展。抓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落实,强化政策、项目谋划争取,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发展协作,推进川渝合作产业园建设,加强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省能投集团等企业合作,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落地年”活动,用“资源+优势”换取“产业+企业”,实施“延链、集群、龙头、国资”招商策略,用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平台,办好投资促进活动,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00亿元以上,制造业比重超过50%。鼓励和支持达商回乡创业。认真筹办第八届秦巴交易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好经开区磷酸化工、大竹鞋服、渠县服饰、宣汉新材料等出口基地建设,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达州市建筑总公司、四川好一新公司等拓展境外市场,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万美元。

    (六)突出民生保障,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十大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九项民生工程[13],着力办好民生大事,确保财政民生支出不低于70%。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办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做好援企稳岗、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吸引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推动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支持四川文理学院转型发展应用型大学、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优质专科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健康达州行动,抓好华西医院达州分院、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快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达州妇女儿童医院等建设,力争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建成投用。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全力整治“地沟油”等突出问题,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好荔枝道、米仓道(达州段)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工作,积极筹办四川省巴人文化艺术节,建设巴文化高地。深化“平安达州”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统计、保密、外事等工作,大力发展体育、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加强对特困职工、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

    (七)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达州。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推进天然林保护、森林公园等建设,新增森林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加快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和重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启动建设环保产业园,加快建设达州经开区循环化示范园区,推进宣汉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确保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攻坚年”,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空气质量、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加快中心城区第二饮用水源前期工作,建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启动污水和垃圾处理PPP项目。推进绿色发展考评,加强指标约束。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广大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

    各位代表,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更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名词解释和说明

    [1]“12335”总体要求:“1”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即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两个定位,“3”即坚持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工作取向,“3”即实施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开放合作三大战略,“5”即构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城乡一体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五大新格局。

    [2]“稻田+”:开江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探索“稻田+”模式助农增收,构建“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沟中养鱼、基上种果”产业模式,推动有机水稻与虾、蟹、泥鳅、鱼、牛、水果、蔬菜等产业进行套养、套种,将农业产业结构由“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农村“按揭”房:宣汉县创新探索财政补贴作订金、建筑工资抵房款、劳务分红扣余款的“农村按揭房”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题。

    [3]“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4]科技创新“十个一批”:创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促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一批对外合作项目、应用一批专利项目、支持一批创新创业项目、研发一批工业新产品、选育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打造一批服务业信息化新模式。

    [5]PPP项目: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6]五桥六路:“五桥”指柳家坝大桥、徐家坝大桥、野茅溪大桥、金南大桥、中坝大桥;“六路”指凤凰山隧道及西延线、金南大道、河市大道、机场大道、南北三号干道、环城路二期。

    [7]七大新区:指北城滨江、马踏洞、莲花湖、三里坪、翠屏山、长田坝、河市七大新区。

    [8]“5+2”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驻村农技员和1名法律顾问、1名农信员。

    [9]“五十百千”:指到2020年打造百亿企业5个、十亿企业10个、制造业亿元企业100个、千万元小微企业1000个。

    [10]“四上一新”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及新经济企业。

    [11]6+2重点产业: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建筑业、旅游业。

    [12]国家“十大扩消费行动”: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13]九项民生工程: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教育1版
   第02版:教育2版
   第03版:教育3版
   第04版:教育4版
关于达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达州日报社采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