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活7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滴看变化 实在谈发展
代表委员“看”达州
记者采访政协委员甘晓红(右)。 (本报记者 龚俊 摄)
莲花湖湿地公园美景 (万燕明 摄)
人大代表苟晓芳认真阅读报告。 (本报记者 冯津榕 摄)
人大代表张小莉在学习会议文件。 (本报记者 冯津榕 摄)
记者采访人大代表唐小锋(中)。 (本报记者 冯津榕 摄)
记者采访政协委员刘莉(右) (本报记者 龚俊 摄)
市民在塔沱湿地公园散步 (万燕明 摄)
魏兴高速互通立交 (万燕明 摄)

    社会在进步,成就在更新。

    过去的一年,达州实现快速发展,GDP等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排位大幅上升;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改革开放成果丰硕;脱贫攻坚再战再捷;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民生事业全面发展;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这是全市上下用实干交出的完美答卷。

    昨日下午,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巴山大剧院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商人或知识分子……不论他们来自哪个行业,都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对达州的发展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观察与认识。

    代表委员们眼中的达州是什么样子的呢?

       旅游发展突飞猛进

    市人大代表苟晓芳:从未想到,5年后的达州也能成为四川旅游版图上的一颗“明珠”。5年前的达州,没有一个4A级景区,外地游客更是寥寥无几。

    5年转瞬即逝,再看达州,賨人谷、五峰山海明湖景区、真佛山、洋烈水乡、峨城竹海、巴山大峡谷、八台山7个4A级风景区已经成为达州的旅游名片,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碧瑶山庄也已经通过了4A级景区认定。在4A景区上达州不仅完成了从零到有的突破,更是在这份“试卷”上获得了满分。

    达州旅游产业的腾飞离不开达州陆空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几年,达陕高速、巴万高速、南大梁高速相继开通。空中航线由当年的一二条增至现在的11条。市政府鼓励达州旅行社走出达州,将外面的游客引进来,为引进游客的旅行社提供补助。同时举办全市导游、讲解员大赛,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质量。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73亿元,同比增长22.5%,外地游客持续增加。

    红色文化促发展

    市人大代表张小莉:达州红色文化分外璀璨,内容丰富、革命遗址多、文献资料保存较完整,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广的特点。这几年,达州特别注重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宣汉县巴山红军公园,王维舟将军跃马挥戈、驰骋疆场的大理石塑像傲然耸立,雕像的背后,伫立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红军公园不仅将革命历史、先辈英烈融入到绿水青山之间,更是传播红军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除了宣汉县红三十三军纪念馆之外,通川区宣达战役纪念馆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有力促进了红色旅游发展。

    经济发展既快又稳

    市人大代表卢玲宁:达州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不仅快,而且稳。

    2017年,达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85亿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50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之内。在上一年经济发展的“应试”中,达州交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

    很多在达州创业的女企业家,她们扎根在达州各行各业,将个人微小之力集成社会洪流推动达州经济发展。在达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东风下,她们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对达州充满信心。

    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字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上。莲花湖湿地公园、一桥三隧道等工程顺利完工,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把达州经济发展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认可的果实,将达州建成一座有魅力、有希望的时代新城。

    城市空间结构巨变

    市人大代表唐小锋:作为一名总规划师,近年来,达州城区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在空间上。早些年,达州一直沿州河、铁山、雷音铺带状发展,南北长、东西短的城市格局导致东西交通不便,南北交通压力大。凤凰山隧道通车,让东西方向的连接道路由过去的12公里缩短为6公里;金南大桥更是缓解了南北的交通压力。

    此外,达城人居环境也大幅度改善,一些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整改,主城区环卫市场化清扫保洁,大幅度改善了城市卫生环境;多年污染中心城区的火车东站货场彻底关闭搬迁;新建停车泊位1.4万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

    日新月异的新农村

    市政协委员屈默:2014年从广州回到老家通川区金石镇,为实现“田园梦”成立了屈氏金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发展,靠养殖山羊,带动金石镇及周边乡镇518家农户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创业的这几年,达州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切实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五难”问题。流转的2200多亩土地,零星分布在金石镇的7个村。为了支持当地农业发展,通川区政府硬化了几十公里的产业道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一些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通过土地流转,规模产业的引领,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漫步乡村,路洁窗明,依托文体设施、农民夜校、宣传文化墙、幸福家庭评选等载体,良好的风气与和谐新村的建设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张燕: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城市的勃勃生机。自己从事艺术工作多年,感觉达州近年越来越重视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几年前,达州人只能赶到外地去看演唱会、文艺演出、听歌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州人们对文艺的需求不断增加,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成都川剧院……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大上”剧团纷纷将文化艺术大餐送到了达州人的家门口,精彩的演出场场爆满。

    为了满足市民对文艺的需求,达州市艺术剧院将文化强市作为发展战略,从巴文化、红色文化、巴渠民俗民间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并派遣演职人员、管理人员赴北京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等国家级剧场学习经验,创作并编排了舞蹈《锦绣飞旋》《妙女》《梦幻丝路》等、川剧折子戏《三祭江》和小品《拼刺刀》等节目,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而相继组建的川剧团和达州乐团,更是对我市川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体现出达州最原汁原味的人文历史风貌。

    达城尽显“都市范儿”

    市政协委员甘晓红:生活在达州主城区,希望城市的发展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达城过去一度被人冠以“光灰城市”“巴掌大”等代名词,然而随着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大尖子隧道、火烽山隧道的通车,达城彻底拉开了“双百城市”的框架;塔沱滨河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在让城市变美的同时,更是大幅改善了人居环境。

    将来,随着北城滨江、马踏洞、莲花湖、三里坪、翠屏山、长田坝、河市等城市新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还将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城将越来越有“都市范儿”,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享受到城市的美好,让幸福感爆棚。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市政协委员刘莉:近年来,我市狠抓经济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促进了达州经济腾飞、市场繁荣。各项事业也在科技的催动下蒸蒸日上,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多。

    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主战场,推进“农技协+电商”扶贫,助力全市252个农技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金融机构+农技协”的“银会合作”扶贫,建立8个“三农”金融服务站。推进“学会+农技协”“会会合作”扶贫,引导学会资源进入贫困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36项。

    全市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4个,共签约院士1名、专家50名,合作开展科技项目21项。玉竹麻业公司、达钢集团、宕府王食品公司、川环科技公司、东柳醪糟公司和市农科院6家单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达州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

 □本报记者 龚俊 孟静 冯津榕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7版:生活7版
   第08版:生活8版
代表委员“看”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