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县上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在我镇高巩村、偏岩村、拱桥坝村三个村,与大竹县林萍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1500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扶贫收益项目,通过财政补助资金为贫困户配股,增加分红收益。”清水镇党委书记赵仁敏介绍道。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4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除去支付农资费用24万元,其余全部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到三个村的120户贫困户244贫困人口,每人7213元,每股占总股份额的0.0177%,共176万元。“前五年核桃未投产期间按照3%作为计算年分红率标准,投产后按正常收益年利润分红。我们通过确保分红底线,将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户利益。”基地负责人邓林萍介绍。
股权量化全覆盖
让全体村民有了盼头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体村民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对此,大竹县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经济,创新举措实行股权量化全覆盖,在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也让非贫困户能够分得“一杯羹”。
“村上要发股权证,靠这个我每年都可以领到分红呢!”一组非贫困户王家丁笑着说道,他口中的“股权证”在黄滩乡平桥村将会人手一本。
大竹县率先在黄滩乡平桥村试行股权量化全覆盖,村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可持有股权,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这样一来,就能让全村群众都能分享到产业发展这个“蛋糕”,从而实现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加的“双赢”功效。
“村委会成立‘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资源折合成股权,建立人口基本股、贫困户专享股、土地流转股三种股权分配模式,覆盖全村每一个人,分发股权证书,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484户17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291人。”平桥村第一书记王帅说。
据了解,2016年合作社发展了300亩青花椒产业,按照“集体主营,农民入股”的形式分配股权,每股折合资金为2000元,全体村民每人无偿配有0.3股人口基本股;向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另外配有1股贫困户专享股,同时帮扶单位为贫困户资助1000元另配0.5股;有土地的可用土地叠加入股,按照每亩土地折合成1股计算,实现了人人有股权。
“国家扶贫政策不只是针对贫困户,我们也同样受益。现在路好了、用水用电方便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村上还有了挣钱的产业,以前哪有这些好事。”平桥村二组非贫困户王国富由衷地发出感慨。
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
让全村发展更有奔头
荒地、荒山、荒滩、荒坡“四荒”资源浪费,村集体却又没有资源可用来发展,这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普遍矛盾。为此,大竹县巧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来下活这“一盘棋”,开启了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乡镇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农村“四荒”资源浪费明显,过去的黄滩乡也是如此。如今,曾经的荒山荒地上建起了千亩油牡丹基地和300余亩的青花椒基地,“县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乡党委书记卢雪丽说道。
通过引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以村集体为主体入股青花椒产业,平桥村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飞跃”。
平桥村以村集体为主体,发展青花椒产业300亩,折合股份共计533股,村集体所占股份折算约为157股,所得收益全部归入村集体。“预计到2018年贫困村退出,按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亩产可达1万元,总产值最低200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以前十几年都收入不了这么多。”村党支部书记黄勋建算起了收入账。
“一花引得百花开”。在大竹县“股份制扶贫”成功探索的带动下,全县越来越多的乡镇加入其中,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王晓林 陈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