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9月2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新闻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
让党中央的声音无障碍覆盖巴山渠水
畅通新闻舆论宣传主渠道
9月19日,宣汉县洋烈社区,群众在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多媒体触摸屏上的新华网报道,了解将要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相关信息。(本报记者 黄江涛 王勇 摄)

    今年4月13日,达州市宣传系统干部100余人汇聚巴山大剧院,听来自新华社的专家作新闻信息专业化培训讲座,探讨如何将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传递到基层,传递到广大受众,并由此开启国家通讯社与地方党委宣传部“共建新闻舆论引导主阵地”的先河。

    双方就如何在意识形态、新闻舆论主阵地建设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达州各地、各相关单位表示要用心用力,不遗余力地为新华社的技术和产品在达州落地生根创造条件,严格按照相关方案、标准、时间节点,高标准策划,高效推进各项筹备工作,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导向正确、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闻舆论引导主阵地,实现与国家通讯社的长效合作,长期共建。新华社也将一如既往地关爱达州,支持达州,关注达州的发展变化,挖掘更多“达州故事”,传播更多“达州声音”,在“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扶贫”“川渝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多为达州鼓与呼。

    新华社是党中央的“喉舌”“耳目”,是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自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之日起,新华社就紧紧跟随在党中央身边,对党的绝对忠诚已经融入血液、化为基因。作为新华社建设新闻舆论主阵地的全国唯一试点地区,达州探索建立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套流程,即新华社重大新闻报道转载、重大新闻报送推介流程,以期实现新华社影响扩大、达州形象提升的“双赢目标”。

    流程明确:1.新华社四川分社组建工作专班,每日向达州市委宣传部推送党和国家重大新闻报道5-10条。2.达州市委宣传部落实1名专人负责,将新华社每日播报的重大新闻报道10-20条推送到达州日报、达州市广播电视台等全市36家新闻媒体,并提出“两个必须转载“的要求,即涉及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活动报道,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改革等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报道,必须转载。3.全市36家新闻媒体收到推荐转载通知后,结合自身媒体的特性和受众群众,按照市级媒体不少于10条、县级媒体不少于3条的标准,有针对性转载。4.全市36家媒体每个星期要将转载新华社报道的时间、链接等情况上报。

    通过以上举措,从机制上实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全域覆盖、全面传播,有力提升了新华社自上而下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新闻舆论公信力传播力引导力。

    除了建立主流媒体机构与国家通讯社的紧密合作,达州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新华社”元素融入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建立起“新华社”视觉识别系统。比如市、县、乡三级按照有总书记照片、有总书记讲话精神、有本地本部门贯彻落实的“三有标准”,在人口集中的重要地段设置主题宣传栏,并标识“新华社来源”及新华社APP二维码。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主题团日、读书交流、感恩教育等活动,采取每日读报、黑板报宣传、LED展示等多种方式,有效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增强学生政治素养。

    宣汉洋烈水乡是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景区高密度的游客,成为传播党中央声音的重要窗口。在洋烈,新华社APP、微信公众号和省市县微信公众号被“巧妙”镶嵌在景区的“标识牌”中;在景区重要位置悬挂总书记照片、总书记讲话精神、新华社权威发布的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宣传栏,让党的声音植根于基层干部群众心中;“量身定制”景区阅报栏,分区域、及时更新放置《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达州日报》等党报;社区书屋、便民服务中心,及时更新参考消息、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等新华社旗下产品;“村村响”开设“新华社时间”专栏,每天早晚两次准时播报,社区播报员从“新华社供稿”专线中,挑选群众关注关心的新闻事件以口语化形式向广大居民播报;逢国家重大纪念活动,社区LED显示屏连接新华社视频终端,同步现场直播;电子阅览室、便民中心触摸屏设“中国政府网”为首页,“新华声音”全覆盖。

    除了“新华声音”,“党报声音”在达州也分外响亮。在达州主要党政机关、重要事业单位等重点人群聚集地,都能看到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上面滚动播放的各类资讯,成为人们了解党和国家声音又一重要窗口。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工具。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是人民日报社旗下年轻的新媒体,以其生动灵活的展现方式和超强的视觉冲击,快速传达信息和资讯,延伸了人民日报强大的报道优势。同时通过地方定制栏目,也成为展示地方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达州生态文明建设等专栏都曾登上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目前,全市有100台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分布于主要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重点人群聚集地段,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通过该电子阅报栏看到最新最权威的时政资讯,不仅能了解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方针政策,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和谐四川、魅力四川、文明达州的良好形象,成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为确保舆论阵地可管可控,达州市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政策解读和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定期印发《近期新闻通气会要点》,严格执行重大新闻稿件审核制度、第三方新闻阅评制度和重大外宣活动报批制度。强化对宣传阵地的内容管理,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户外宣传阵地管理办法》,厘清管理责任。

    做强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

    “要形成地标意义,既简洁、雄伟,又庄重大气,具有现代感。”9月11日,一场建筑设计研讨会在达州日报社6楼会议室热烈举行。这是西南设计院专家团队与市规划局、代建办、达州日报社共同为未来的达州日报社全媒体新闻文化中心“画像”。

    在互联网媒体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地方党委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报社在努力,市委领导更在关心。今年初,达州市启动实施达州日报社“西迁工程”,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全媒体新闻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市委机关报的成功转型,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全面融合,打造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全媒体高地”,开创达州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顺应达州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历史洪流,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新闻舆论传播的辐射影响力。

    达州日报是一张已有66年历史的地方党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创办的最早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目前旗下有《达州日报》和《达州晚报》两张报纸。两张报纸每天都有至少一个“时事”版,绝大多数稿件均来源于新华社电稿,或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稿件。

    为第一时间将党中央的声音传达好、宣传好,达州日报社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中央精神、重大事件、国计民生、社会热点、指令计划”等五项新华社电稿选稿原则,中央重大精神、重大决策部署、新华社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员文章、对重大问题的解读等重要稿件在一版要闻版显著位置转载,其他重要时事报道及时刊发,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天下大事在地方党报上得以及时呈现,也成为达州广大干部群众政治学习的重要载体。

    在推动地方党报的同时,另一重要的传媒机构——达州市广播电视台的升级改造也在快速推进。据悉,近年来,达州市先后投资3600万元,对达州广播电视采编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大幅提升了广播电视制作水平,目前正在谋划高清采编和播出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届时将实现地市级电视台标清画面向高清画面的升级,极大地提升地方电视台的播放效果,推动地方电视制作水平的提档升级,也将吸引更多电视观众回归地方台,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

    达州市广播电视台近来加强了对新华社资讯推送。该台新闻综合频道对新华社涉及达州的相关报道及时在《达州新闻》中以口播的形式摘播,视频新闻则直接转播。该台新媒体中心开通了“新华社供稿专线”,及时选择推送新华社新闻稿件,该台官网“达州新闻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新华社消息”专题,每天滚动更新新华社稿件,并适时在其官方微博、掌上客户端进行推送。达州广播频道则开辟了《新华之声》栏目,每期10分钟,选择涉及四川或者达州时政方面的新闻播出。每天21:00的新闻广播栏目《新闻一点秀》中,开辟《新华社消息》专栏,侧重选择涉及四川或者达州民生方面的新闻进行播报。该台旗下的《达州新报》每期开设“新华视野·壹周看点”专栏,制作具有新华社标志LOGO栏花,摘要刊发新华社相关报道不少于5条。

    通过达州日报社、达州广播电视台两大市直主流媒体与新华社建立起的紧密合作关系,抢占“第一落点”,使党中央的声音得以第一时间全方位传遍巴山渠水。

    一直以来,达州的新媒体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互联网大潮中,一大批新兴网络媒体应运而生,在激活了达州网络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舆论生态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问题。为推动地方新媒体阵地建设,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达州市整合“凤凰山下论坛”、达州网、达州发布等主流网络媒体,组建“凤凰山下传媒”,夯实了全市网络舆情引导阵地。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48字”要求,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达州市始终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深入践行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加强对达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全市36家新闻媒体单位的管理,加强对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监督约束,进一步强化新闻报道纪律,特别对一些容易出“杂音”的环节、出偏差的问题、出漏洞的部位,督促他们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明辨是非,保证党的舆论机构不偏离方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必须符合党的要求,同党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

    夯实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

    “乡亲们,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有哪些跟大家相关的好消息呢?注意听我讲就知道了哦!”

    7月6日一大早,通川区龙滩乡副乡长桂小伟随身带着一面印有“通川区小喇叭宣讲队”字样的大红队旗、一个“小喇叭”扩音器和一个装有宣讲材料的手提包,前往东岳庙村开展宣讲活动。

    “习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按照省委提出的要求,既要改善生产条件,又要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只要找准发展方向,相信我们东岳庙村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桂小伟站在院子中央,开始了他的宣讲。

    而在通川区江陵镇千宁村雷家塝老院子内,今年已经70岁的老组长张仕强讲起“习式金句”来更是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我们要把习总书记的指示作为今后的发展指引,结合实际搞发展,多种途径增加收入,真正过上好日子。”

    群众对这样的宣讲纷纷点赞:“这样的宣讲方式我们很喜欢,他们知道我们最想听啥子,欢迎‘小喇叭’经常来给我们摆摆龙门阵!”

    基层,是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通川区为充分发挥“小喇叭”优势,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宣传到位、落地生根,出台了相应的基层理论宣讲员管理办法,对选拔、聘用、职责、管理、培训、考核等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再偏远的山旮旯也能听到我们的‘小喇叭’。基层宣讲员用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让宣讲更接地气,将党委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小喇叭'里凝聚着大能量!”

    如何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让党中央的声音成为基层最强音?达州市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了不少经验做法。通川区的“小喇叭”是一个,万源市的“挎包宣传队”也是一个。

    “挎包宣传队,进村不怕累。烈日当空悬,汗流夹衣被。宣传好政策,农技要教会。助农快致富,农友直喊对。若说宣传苦,我辈终不悔。”巍巍巴山,绵延千里。处于大巴山腹心地带的万源市,沟壑纵深,道路崎岖,加之幅员辽阔,居住在高山狭沟中的村民信息闭塞,难以及时有效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党的宣传工作触角难以真正触伸到基层第一线。

    “挎包宣传队”应运而生。

    该市从各乡镇、各部门的基层理论宣传员队伍中挑选政治素质强、理论素养高、授课水平好、宣传经验丰富的理论骨干190名加入“挎包宣传小分队”,建立起挎包宣传队电子数据库,制作了标准格式的《挎包宣传队基层宣传活动记录表》,实行宣讲痕迹管理,详细记录每一次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受众等。通过邀请宣讲队员出席市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党的重大会议专题宣传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网络培训、组织下基层调研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挎包宣讲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为使“挎包宣传队”有一个整体形象,万源市还拿出专项资金为“挎包宣传队”打造了统一装备,统一订制工作挎包,打印上“挎包宣传队”Logo,配发宣传队旗、宣传工作证。去年以来,万源市“挎包宣传队“深入各乡镇社区、农村院坝、田间地头,一改以往照本宣科读文件、表情木讷念“通稿”的传统模式,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群众愿听、爱听、想听的良好宣传效果。

    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达州期间,万源市铁矿乡挎包宣讲小分队走村入户,结合环保督察中产生的“经典案例”,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小分队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及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绿色发展、绿色城市建设、生态旅游、生态康养服务业发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等相关精神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宣讲,提高了全乡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公众参与环保和改善环境的积极性,牢固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发动全乡群众共创绿色未来。

    直达田间地头的面对面宣传,达川区注重围绕主题抓节点。

    “不按规定公开村务也要挨处分,新《条例》更细了!”

    “纪法分开,新《条例》变严了。”

    近日,达川区纪委的一场《准则》《条例》下乡宣讲会引发了石桥片区百余名机关、村(社区)干部职工的热烈讨论,区纪委常委的当面“喊话“使他们真正见识到了“史上最严”党纪的“真容”,身边违纪典型案例的“零距离“通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制度铁笼”的“威力”,巨大的信息量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强烈震动。

    为助推《准则》《条例》准确落地、扎实生根,让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每个党员的心中立起来,达川区组建了由区纪委常委牵头的6支宣讲小分队,分赴包片联系乡镇、部门,开展《准则》《条例》基层宣讲,以使“党规党纪的宣教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打通学习'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坚定不移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让党中央的声音成为基层最强音。《达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员管理办法》对基层舆论引导工作进行了制度化地安排。全市每个乡镇设立1名基层理论宣讲员,借助新华社供稿专线,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宣讲宣传,每月开展主题宣讲1次以上。各地结合实际,组建了“坝坝讲坛”、挎包宣讲队、小喇叭宣讲队,借助QQ群、LED显示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广播“村村响”等,将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传到田边地头,送到千家万户。2016年,达州市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本报记者 付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日报4版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让党中央的声音无障碍覆盖巴山渠水
加大工作力度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通川区向脱贫摘帽发起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