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131户,贫困发生率达19.2%。如何帮助家乡人脱贫成了邹钦州最大的牵挂!2013年,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回到老家,通过推选当上了村里的支部书记。
然而,做公司老板和村支书可不是一回事,起初,家里人对他的决定不理解,村民对他这个“老板”书记也有疑虑,不少人认为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过不了几天肯定得回城里去。为了表明留下来的决心,那段时间,邹钦州整天穿梭于田间村落,挨家挨户摸底调查,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贫困户刘成武的妻子和父亲长年患病,刘成武靠一人之力支撑全家,生活举步维艰。得知情况后,邹钦州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帮助他建起了两间养殖圈舍,赠送鸡鸭幼苗100只,还给刘成武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并将他们一家纳入政策兜底范围。真情关怀让刘成武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也让他对新上任的支书多了一份信任。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关键。从2013年开始,邹钦州四处奔走,利用曾经的人脉资源积极为村里争取资金。3年时间里共修建整治山坪塘8口,修建人畜安全饮水井4口,改扩建村级公路3.8公里,项目资金总计约90万元。同时,他还与帮扶单位共同争取资金32.3万元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修建了45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
贫瘠的沙坡村在一天天悄然发生着改变,村民们对“老板”书记邹钦州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2016年,刘成武家家禽养殖顺利发展,当年共卖出鸡鸭600余只,直接经济收入约1.3万元。年底,刘成武一家不仅顺利摘掉了“穷帽”,还用余下的钱安装上了天然气。“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邹书记的帮助给了我和家人信心,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刘成武又有了新的憧憬。
长远谋划 产业富民
“袁茂锡,3.5亩,年租金1575元;文本善,4亩,年租金1800元;刘成武,2.6亩,年租金1170元……”这是沙坡村村委会留存的土地流转合同摘录。为了进一步增强脱贫后劲,邹钦州带着第一书记和村主任四处考察,并成功引进建设两家养猪场,占地面积共计140亩,共计投资约700万元。
“每亩地流转费400元一年,除了收取土地流转费,村委会和村民还以土地方式入股分红,参与猪场务工和管理。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更好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邹钦州介绍说,“两家猪场正式投产后,计划年出栏生猪10000头,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中10%将直接进入贫困户腰包,生猪养殖业也将成为全村脱贫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邹钦州还自筹资金35万元在自家屋前建起了15亩果园,开始对生态果园和农旅观光融合发展进行探索。“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少人都尝到了甜头,大家也就更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村主任何学奎对记者说。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经营多年的建筑公司业绩不断下滑,邹钦州却不后悔。他说,村里有如今的面貌不容易,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只顾个人,只要村民们信任,自己就一定能带着全村人找到更多致富路子,早日甩掉贫困“帽子”。
□特约记者 杨东 简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