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砖、灰的瓦,飘逸赤色配檐廊;绿的草、茂的树,雕龙画柱亭中藏……5月6日,当记者来到大竹县中华乡白雀村梅家沟时,只见这个离县城不到20公里的小山村里,一栋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小洋房,犹如藏在深闺中的少女,楚楚动人。
来到村里的一处山头,赵贤春指着通往村里6米宽的水泥路面,“这条路是2006年后才修好的,原来仅4米宽,未铺水泥之前全长4公里,坐车得半个小时,现在路面拓宽了,不到10分钟就能到场镇。”
当然,修路的资金主要来源还是原村集体所办的煤矿,该矿场1998年改制为现今的黑滩煤业有限公司,持有人是现任达州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陈永福。
陈永福是土生土长的白雀人,2006到2012年间,他投资840余万元,除拓宽了4公里长的通乡公路外,还修建硬化了村道和入户便道20余公里。
陈永福说,在他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历程中曾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其中最难忘的是2002年公司处在技改困境时,村民们自发站出来卖了自家米粮、青麻,凑钱帮他渡过了难关。
或许缘于这份真情互动,2012年,陈永福欲将白雀、中华两村近2万亩林地流转用作进一步开发时,村民们没有多说一句话。
如今,通乡公路和入户便道均打通了,可怎么发展,却又给村支两委出起了难题。白雀村虽是非贫困村,但贫困人口也不少,还有不少想要改建住房的贫困户。
陈永福又主动站出来,投资1200余万元,花了两年多时间,建成占地面积3.72公顷,共计34栋49套住房。房子交付那天,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60多岁的贫困户黄贵碧站在原屋基的位置,指着新房子感激连连。
房子建好了,可怎么让村民们搬进来是个问题。陈永福说,按照房屋造价,每套房屋在20万左右,对于许多村民来说,那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经过多方商议后,陈永福决定用“按揭”的形式,以每套6万元的价格低价卖给村民,而村民只需先行支付1万元就可入住,剩下的5万元,村民可选择在煤厂或外出打工,逐月还清。像黄贵碧这样的特困户,村里和陈永福商定,免费为她家建房,不收一分钱。
此外,公司还规定,凡是到煤矿务工的贫困户,工资比非贫困户要高出10%。每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按照20%进行按揭;收入达到1万元的,按照月工资的30%进行支付。
道路、住房问题解决了,如何致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白雀村山高、林密,耕地少,这是劣势,也是优势。”陈永福说,从白雀村朱家沟到紧邻的中华村中华寨,海拔由低至400多米上升到1080米,特别适宜茶叶、猕猴桃、油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加之,中华乡就在大竹县城的西北部,离城区较近,西面又与渠县大峡、龙潭乡相邻,“如果能将这里与渠县境内的賨人谷打通,形成旅游环线,经济很快就会提升上来。”
按照这一规划,白雀、中华两村已改造老茶场2000多亩,栽种猕猴桃、油桃等经济作物600多亩。
白雀村党支部书记赵贤春说,精准扶贫两年来,全村已从当初117户324人降至现有贫困户20户56人。下一步,他们还将从打造农家乐等相关配套设施着手,通过乡村旅游资源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冯小芳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