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从“看客”到主动参与,从形式单一到丰富多彩,渠县新农村文化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各乡镇积极培养文艺骨干,量身定做凸显本乡镇特色的节目,用原汁原味的现场表演,全方位展示了渠县新农村精神文明新风貌、富裕生活新风采。如古老的三汇彩亭表演、传统的川剧表演、开心热闹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篮球乒乓球体育比赛、红歌大赛、迎新春文艺汇演、书画手工作品展等,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已成常态。
为把一场场文艺演出送到基层,让更多农村老百姓感受到文化的魅力,2016年,渠县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大拜年”“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脱贫奔康·文化乡村行”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30多场次,组织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深入全县60个乡镇开展文化系列活动6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万人次。同时,组织18个电影放映队先后在全县各乡镇播放爱国影片、红色影片、法制影片等500余场,惠及群众约80万人次……
打响品牌
强力推进“文化强县”
前不久,面向全国征稿、由中国诗歌学会和渠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杨牧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其实,这只不过是渠县深化“中国诗歌之乡”建设、推进文化强县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渠县素有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依托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紧扣文化发展脉搏,渠县着眼人文鼎盛,繁荣大文化,以“扬渠县精神、讲渠县故事、展渠县画卷、唱渠县县歌、做渠县好人”五大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这其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渠县”更成为了有效的活动载体。
走在“文化强县”的大道上,渠县步履铿锵。2016年,渠县文艺创作精品层出不穷,15件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刊载;在文艺阵地建设上,以渠县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宕渠四子”为引领,开展“传帮带”活动,全县发展国家级会员3名、省级会员8名、市级会员16名,各类文艺团体协会已发展到20余家,在文学创作、书法、美术、摄影、戏剧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更让渠县新农村文化风生水起……
走在渠县,城乡处处是舞台,群众人人做主角。在宕渠大地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系列实实在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热”了乡村,更“乐”了村民……
□特约记者 杨东 徐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