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慈善法则让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不必再蒙上“诈捐”“骗捐”的阴影。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一大批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被取消,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着便利条件;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再停留于梦想之中。
民心所聚,皆是点滴之功。截至2016年底,20个省份相继出台文件,对本地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作出规划部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积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拓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扶贫脱贫的“军令状”掷地有声,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超额完成……
社会事业改革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一年来,我国改革总体设计中有关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众对民生领域改革期待的“小目标”,正逐渐变为现实。
改革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每一项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每一项社会事业改革所取得的进展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国家改革发展的责任勇敢地扛在肩上,砥砺前行。
一切为了人民,持续推进改革发展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冷暖始终是我国谋划改革发展的出发点。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当前,各部门加速发力民生改革,力求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百姓需求。
——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4月8日,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逐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国家发改委于近日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当前,新兴经济业态蓬勃发展,新业态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相应突出。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群体在就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升对碧水蓝天的保护力度。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公布了对北京、广东、湖北等地的环保督察情况,列出“问题清单”,点名批评突出问题,并问责相关责任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等。
推进城镇化让更多打工者融入城市、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各项改革重点是弥补短板。
“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一项项民生部署旨在解百姓之忧,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