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3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传全和他的乡亲们
□本报记者 何南观 龚其明
无花果产业园
吴传全规划连户路建设

    (上接第一版)

    村民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找吴传全,而是找到时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叶祥金,他们希望通过组织来给老吴“施压”。叶祥金说,乡亲们哪,你们想让老吴主任回去当支部书记的想法,组织是不便出面说呀,成不成,关键是看老吴主任自己的心思。

    乡亲们硬着头皮找到吴传全,一声声“全老弟”“全老哥”“全爸爸”“全爷爷”,喊得老吴骨头都酥了。当乡亲们把请他回去当村支书的来意说明后,老吴愣了许久,嘴上喃喃道,你们咋个钻出这个想法呢?!

    乡亲们递上了“请愿书”,上面写道:

    吴主任,你是我们花石岩村飞出去的“金凤凰”,如果你能回来当书记,村上肯定就能大变样,全村群众都希望你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干。

    署名是吴传茂、周兴之、刘多亨、罗丕广等32个村民代表,其中有20名党员。当看到32个鲜红的手印时,老吴的手抖了,抬眼望去,那几十双真诚、渴盼的眼睛,逼视得老吴心里一阵阵痛。

    吴传全并不是龙会人,在他4岁那年,生父突然撒手人寰。为了养活他,孤苦无依的母亲带着他从渠县文崇改嫁到龙会乡花石岩村的吴家。天有不测风云,吴传全7岁时,继父又患病身亡,并留下一个遗腹子。在那饥饿、苦难的年代,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一步步一年年地苦熬着岁月。吴传全深深记得,花石岩村哪家哪户一碗米一担柴的恩情,他更记得在小学、初中、高中、中师的求学道路上,村党支部和那些老党员们给予的无尽呵护和帮助……

    往事的不堪和感动,让吴传全泪眼婆娑。他凝重地对着那几十双眼睛,轻轻地说,你们让我回去想想,想想。

    2013年7月,吴传全全票当选为龙会乡花石岩村党支部书记。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吴传全没有发表长篇大论,他用朴实的语言诚挚地表态道:感谢乡亲们对我吴传全的信任。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志气。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将带领大家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摘掉花石岩村的穷帽子,每家每户要通路通水,一年四季鸟儿要叫花儿要香,大家都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雷鸣般的掌声像鞭炮声一样,在花石岩村上空响了很久很久。

    乡亲们给予了老吴无条件的信任。

    当晚,老吴在自己的履职日记上写道:向贫困宣战,为子孙造福。余生愿为乡亲们脱贫奔康付出一切努力,死而无憾!

    (二)

    尽管每年都会回去一次,但离达州市中心城区仅40公里的花石岩村的现实状况,仍然让老吴内心震撼不已。还是几十年前那样干旱缺水,365户1235人中就有900人外出务工,曾经喧闹无比的几个大院落,人声难觅,留下的几乎全是老、小、病、残、弱。道路状况极差,80%的土地撂荒,杂草丛生,走到哪里都是一派破败的景象。

    千头万绪,缺人缺钱缺项目。当了20多年县领导的吴传全感受到了当好一个村支书的重重压力。

    老吴首先想到了修学校。相对于场镇来说,花石岩村是龙会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娃娃们到乡上学校读书,每天往返要走30里路,幼儿班的孩子就是就近到周家坪读书,往返也要走5华里山路。特别是大热天和冬天,娃娃们苦不堪言。

    “要修就修一个好学校,能管几代人。”村里的老人提出了高标准。可钱从何来呢?自身囊中羞涩的老吴只好打起了“劫富济贫”的主意。老吴想到了花石村走出去的四川华信能源集团董事长罗小平。按村中辈份,罗小平喊老吴“舅公”。

    在成都参观了华信的产业后,吴传全不吝赞美之辞,“狠狠”地把罗小平表扬了一番。罗小平听出了弦外之音,微微笑道:“舅公,您是我从小的偶像。您有啥吩咐,您就直说。”吴传全把来意合盘托出,罗小平问需要多少钱。老吴说,我找人大概测算了一下,至少要40万元。罗小平痛快地说,只要我们村上的娃娃能读上书,40万就40万!

    可回来经过精细测算,至少需要60万元。吴传全再次“厚起脸皮”给罗小平打电话,罗小平再次痛快地说,舅公,我对您绝对信任,60万就60万!

    有了资金保障,华信学校很快在村中央矗立成全村的标志性建筑。一流的校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彻底解决了本村和附近村组娃娃读书的问题。当久违的朗朗读书声在村中响起时,老人们不禁老泪纵横,拉着吴传全的手说,全啦,这是千秋功德呀!

    路和水一直是花石岩村的“拦路虎”。吴传全刚回到村里时,全村仅有1公里长的水泥路;花石岩村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每逢干旱少雨的年份,村民深夜就要起来到处找煮饭的水,生产用水更是无法保障。

    村里没有一分钱的集体经济和村民贫困的现状,迫使吴传全左腾右挪,跑县级部门、市级部门、省级部门,到处赔笑脸,到处“打秋风”。一趟不行,去二趟,二趟不行,去三趟……老吴多年为官积累下来的政经人脉,为他开行了无数张通行证;老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著,叩开了一扇扇冷漠的大门;老吴“为了乡亲,舍得这张老脸不要”的真诚,感召了无数故交老友。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花石岩村掀起了基础建设的热潮。老吴的亲历亲为,激发了全村老少爱乡爱村爱家的热情。修路占地,修塘占田,架线占林,乡亲们都一声不吭,二话不说。当修路修到罗爱声家门口时,既要占他的地,又要毁他家的竹林。吴传全担心罗爱声的工作做不通,不料罗爱声主动找到吴传全,真诚地说:“全啦,修路是大事。地占就占了,竹林该砍就砍了,我不要啥子赔偿,你千万不要顾这顾那。”

    一年多的苦干,吴传全带领乡亲们修建了18公里村道,实现了院院通公路,修建了15公里人行便道,实现了雨天出门不湿脚。打深水井5口,解决了全村一半人口的饮水安全,修建了4个小水库,老吴给它们取了4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明湖、镜湖、盘龙湖、鸳鸯湖。还修建了8口微水池,整治了7口山坪塘,彻底解决了全村的灌溉问题。

    路通百通,水通心通。

    花石岩村的村容村貌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已建好了新村聚居点15幢30户,正在进行的贫困户异地扶贫搬迁19户79人。

    村庄变好了,却苦了累了吴传全。忙的时候一连几周不回家,他的老伴刘多素担心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丈夫发病,就一天电话不断,反复叮嘱老吴按时服药。三年多下来,老吴整整瘦了20斤。乡亲们看着他那黑黢黢的脸,心疼地说,吴书记,你看你整得跟我们一样黑了。

    (三)

    精准脱贫,关键在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有着宽广视野的吴传全,一直在思考花石岩村究竟该发展什么?吴传全没有拍脑门,而是想到了四川省社科院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2013年7月至9月,在老吴的敦请下,经济学博士陈其祥一行克服酷暑,先后三次来到花石岩村调研、规划。专家们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后,给花石岩村定调为“生态农业观光和文化旅游渡假”,并提出了建设“秦巴生态民俗文化村”的构想。

    有了发展目标,接下来关键的是如何回引城市工商资本,发展农业经济实体,进而实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成功落户花石岩村的第一家企业是太吉专业种植合作社。业主马太吉本是经营天然气,与老吴是多年的朋友。极具演说天赋的吴传全,把花石岩村夸得天下绝无仅有,说动了马太吉转身投入现代农业的建设。三年下来,太吉合作社已在花石岩村投资1000余万元,成功建起了种、养、酿产业链条。承包明湖、镜湖、盘龙湖、鸳鸯湖搞清水养鱼,每年产值50万元;利用花石岩村的草食资源,建起了2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每年产值达30多万元;流转土地700亩发展青脆李,预计年产值可达400—500万元;发动村民种植本地小高粱,建起了年产3万斤白酒的老酒坊,年产值达60万元。太吉在花石岩村的成功转身,给村民们也带来了稳定的收入。除了每年18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外,村民们在太吉合作社的务工收入也高达100多万元。

    第二家落户花石岩村的企业是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业主彭绣荣,也是经吴传全游说而来。荣丰流转土地300亩,建起了无花果产业园。荣丰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克服了关键的杀虫技术难题。无花果产业园于2015年开始挂果,2016年销售鲜果就实现了产值300多万元。荣丰公司正着手在花石岩村修建冻库和加工厂,建设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产业链。届时,可以解决花石岩村及周边大批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问题。

    家乡的巨大变化,感染、影响着在外打拼的花石岩人。2014年春节,已在福建一家大型花卉基地务工13年,月薪1万多元的万兵,主动找到吴传全,诚恳地说:“表叔,我想回来。我用我的技术来回报家乡,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万兵举家回迁,流转亮山湾荒地50亩,种植各种茶花5万多株。目前,万兵的茶花已开始对外出售,由于株形好、花色鲜艳,每株单价高达100多元。村上利用他的技术,发展起了15亩集体花卉基地,品相极好的紫荆、红叶丝楠、小叶榕盆景,已让市面上的花卉爱好者争相前往,一睹芳容。在万兵的指导下,村上还建起了1000多米长的花卉长廊。

    三家农业经济实体基本上支撑起了花石岩村的现代农业发展。吴传全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保障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的经济收入,思考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16年10月19日,盘龙湖休闲农业开发合作社在炮竹声和村民的欢呼声中,隆重成立。合作社的运作理念是将驻村企业变成股东,将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变成股东,将村集体变成大股东。合作社共注资300万元,分成1500股,每股2000元。太吉和荣丰两家驻村企业各出资90万,各占30%各持450股,村集体共出资120万元,占40%持600股。村集体股代表村民,代表79户建卡贫困户,也代表村集体。村集体出资30万元,持150股。村集体给每户建卡贫困户借资2000元各占1股,并按期分红,待脱贫后一年内归还股本金。其他村民自愿认购。

    在成立大会上,吴传全高调承诺:三个大股东承担所有风险,农户不承担风险,合作社若亏损,偿还农户股本金。群众优先认购,大家若认购完了,我就不认购;若到2017年5月1日,还有没认购的股,剩多少我吴传全就认购多少!

    2017年春节前夕,盘龙湖休闲农业开发合作社已在花石岩村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乡村酒店,可以一次性接待游客200人用餐、50人住宿。

    (四)

    不但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长远的是如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这是一个深刻的乡村社会治理问题。

    当过20多年县处级领导的吴传全,深知要彻底改变花石岩村的面貌,首要的是如何抓好党的建设,如何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老吴从回到村上的第一天,就开始物色想作为、敢担当、个人品质过硬的年轻人。在老吴的感召下,退伍军人罗贵村、吴万成和种花能手万兵,先后放弃高薪回到家乡,聚集在老吴的周围。老吴像教学生带徒弟一样,将其数十年的为政之道、待人之道倾囊相授。他苦口婆心地对这些年轻人讲:“你们不能指望我还要干多少年,我毕竟也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花岩村的希望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们要勇敢地把担子挑起来。你们时刻只需把全村群众的利益装在心上,那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吴传全对村支两委的建设,提出了两个明确的工作目标:把村党支部建设成决策力强、执行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四强支部”,把村委会建设成依法治村实体、经济实体、服务实体、矛盾纠纷调解实体的“四个实体”。

    三年多来,吴传全在花石岩村的乡村社会治理上,实打实的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机制。

    以院坝长为纽带的网格化联系机制。花石岩村以四个大院子为核心,分布着吴、周、罗、刘四姓族人。吴传全因势利导,选出四姓中有威望的人担任院坝长。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摩擦,就由院坝长出面调停,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

    便民服务机制,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依托供销社,建起了电商网店;农商行在村里设立了柜员机;设置了4名代办员,大事小事有人帮着跑路。

    以民风民德为核心的教育机制。村里在新村聚居点建起了100多米长的孝善文化墙,并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村里长年开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讲座。村里还固定进行产业技能培训,仅去年就进行了8期花卉种植培训班、1期无花果培训班、2期养殖培训班和4期烹饪培训班。各种培训激发了广大村民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村里的图书室图书借阅率越来越高,其中科技类、健康卫生类和故事类图书,尤受青睐。

    参与式治村机制,提高全体党员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党支部事务尽量做到全体党员参与,村务则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在外务工的党员和其他村民,分别以党小组、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专门的微信群和QQ群,向流动党员和村民通报党务和村务,并收集意见,上报村支两委。

    群众式的述评机制,让党员和干部真红脸真出汗。针对党员和干部,每半年搞一次逗硬的双向述评,党员与党员,干部与干部之间相互评,然后是群众评。在2015年6月份的述评会上,有两名党员被群众评得下不了台,掉了眼泪。

    乡土型的示范机制,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回引回来的养殖能手罗全清养殖跑山鸡10000多只,免费传授养殖技术,带动发展起了5户养殖大户。种花能手万兵,带动吴传见、罗丕旭、周平之成了种花大户。还有加工、运输能手吴仕金,种菜能手刘浩林,都带出一帮徒弟,发了家致了富。

    花石岩村在乡村社会治理上,还创新运用了积分管理办法。村里没有简单地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分发给村民,而是建起了一间爱心超市。村里将每家每户家庭经济发展、孝老爱幼、卫生状况等30个子项进行评分,每个月进行一次公示。贫困户积分70分,非贫困户积分100分,就可以到爱心超市领取一件物品。积分管理的办法收到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村民们看重的不是物品,看重的是脸面。

    三年多的艰辛付出,已成功让26户130名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2017年的目标是实现整村脱贫。

    时间过去了三年多,县处级领导的光环已然褪尽。吴传全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党支部书记。

    但村官吴传全比县官吴传全还要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第05版:日报5版
   第06版:日报6版
   第07版:日报7版
   第08版:生活8版
吴传全和他的乡亲们
在脱贫攻坚一线谱写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