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汉县东乡镇:下活富民强镇“全盘棋”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2月15日,记者走进宣汉县东乡镇,只见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山间水泥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经果林,一座座风貌独特的“农家别墅”,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老百姓……呈现一派富民强镇的新气象,让人感受到一股股干事创业的发展激情。

    近年来,宣汉县东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三大战略”,围绕“四大目标”,抢抓“双核双区”战略机遇,按照“敢于担当,善于面对,勇挑重担,力争一流”的工作理念,坚持“稳定团结排头兵、齐心建设卫星城、统筹城乡新农村、树好文明东乡人”的工作思路,崇尚务实精神,鲜明实干导向,主动作为,着力抓发展、惠民生、激活力、转作风,有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均衡发展。

    201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比2015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455元,比2015年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5亿元,比2015年增长30%;粮食总产达1990万公斤,比2015年增长0.5%;招商引资额达2.5亿元,比2015年增长25%。

    凝心聚力促发展

    宣汉县十二届四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大力实施县城“三路三片三园”工程,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把县城建成风光秀美、风貌独特、风情独具的生态魅力城市。

    在达宣快速通道插旗山段3.4公里建设中,东乡镇作为县城“三路三片三园”工程建设主战场,通力配合快速通道插旗山段指挥部、公安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单位和部门,坚持“工程机械推进到哪里,矛盾纠纷就化解在哪里”的原则,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25次,处理矛盾纠纷30余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周桥村作为县城“三路三片三园”工程的主战场之一,面临巨大拆迁压力。奋战在建设一线的东乡镇干部迎难而上,沉下身子与拆迁农户面对面交谈,以情感人、以心换心,采取人文关怀、解决困难、亲友互助等措施,坚持大面积主动自拆与个别依法强拆相结合,顺利完成310余户的征地拆迁任务。其中征地3000余亩,拆除房屋12万平方米,迁移坟墓4000多座,为达宣快速通道、百节溪公园等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该镇高度重视城区“两违”建筑整治及农村土坯房消除工作,采取轮班分片值守、重点监控、及时强拆等方式,有效遏制县城规划区内的“两违”建设行为。坚持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建新拆旧、危房改造、旧房排危等方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消除了农村土坯房,为推动繁荣美丽新宣汉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保障。

    特色产业助增收

    从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水果产业,打造四季花果大美东乡;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到旅游观光、农家乐……东乡镇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之路。

    该镇把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建“1+X”扶贫模式:“1”,就是建设一个政治功能优、带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村党支部;“X”,就是在骨干产业链上,确立了“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发展思路,引导种养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在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抱团式”发展。

    该镇评选“五星级”村党支部,增加工作经费和村干部待遇,还对2个“三星级”以下的后进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探索“强村+弱村、富村+穷村”帮扶模式,实现“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带动效应。

    秧田村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依托宣汉龙头企业——龙森中药材公司,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成片种植了黄柏、丹参、玄参等中药材产业。2016年,该村增加收入500万元,使1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黄金槽村采取“支部+协会+农户”模式,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成立黄金槽枇杷专业合作社,创建枇杷园区,壮大枇杷产业,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炉坪村过去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全村人能够勉强维持生计。随着煤炭资源不断开发挖掘,逐渐枯竭,炉坪村现在成了典型的贫困村。为了成功“摘帽”,该镇党政领导实地调研,科学决策,毅然决定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目前,该村发展冬桃80亩,已经开始挂果;新栽30亩无花果、柚子、青脆李等果树面积达600亩。

    通过炉坪村的成功试种,该镇认真研判,积极谋划,借助地理优势,提出“四季花果、大美东乡”的奋斗目标,规划种植14个村的果树,大力发展青脆李、皮球桃、枇杷等水果产业。量窝距、挖树窝、栽苗子……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鹰溪村、永安村紧锣密鼓地栽种果苗,镇党委书记刘志、镇长向川到现场指导村民栽种,种下了老百姓的期盼和希望。据刘志介绍说,他们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力打造一个四季花果大美东乡。目前,该镇共栽种青脆李253900株、皮球桃46800株、枇杷98000株、椪柑56875株、春见77775株。

    同时,该镇以此为契机,同步发展养殖、种植、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特色生态产业,与“庙安花果山”融合一体,形成旅游环线,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该镇着眼于构建特色突出、规模适度、效益良好的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破解传统农业,积极推广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新技术,成功创建秧田村玉米高产示范片;狠抓以黄金槽优质枇杷为主的水果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柑桔、桃李等水果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种植;顺利推进黄牛改良品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社会造林的补植补造成效显著,植树10余万株,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多策并举谋福祉

    周桥村老百姓的房屋风貌独特,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两旁花树繁盛,文化广场设施齐全。村支部书记刘勇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活动也多了,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据了解,该镇投资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涉及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等多个领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村“两委”换届之际,镇党委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培训,让他们明确“干什么,怎么干”,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适时召开“村支部书记工作汇报会”,各村支部书记认真汇报:讲任期规划,谈经验,解难题,转变思想促发展。通过汇报会,像周桥村这样多年连任的老班子也焕发出了新生机,以新姿态、新作风投入村庄发展,力争新业绩;永安村有多名“两委”成员,均是第一次当选,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全镇软弱涣散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化的典型。

    政策保障到位,干部办事才有底气。村里搞建设,钱从哪里来?村干部们翘起大拇指:“有两个政策做保障,搞建设我们心里都有底气。”近年来,各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加强绿化亮化、农田水利提升等建设。同时,该镇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办法》,对村庄街道、绿化、文体设施建设等项目按标准进行扶持补贴,全面提升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

    近年来,该镇通过向上争取、升级改造、综合利用等渠道,对各村、社区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新修了拱桥、鹰溪、龙背等村的活动场所;为文昌、育才社区打造了新的活动阵地;对花园、龙岗、永安、磨峡等村(社区)的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建规范化便民大厅,使基层组织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能为群众办好事。

    统筹城乡惠民生

    周桥村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外观典雅、别具一格,中心内设置有厨房、卧室、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医务室、棋牌活动室等,电脑、闭路电视、空调、棋牌桌、图书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气息浓厚。

    近年来,该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该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切实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条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阳光救助体系,努力实现“零距离”救助服务。

    该镇建立立体化、常态化的治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精细化分工、专业化监督、长效化运行“四化”管理模式,建立了排查报送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处置反馈机制、调度通报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奖惩表彰机制六项长效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对全镇生产经营单位逐一建立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同时,该镇按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以“诚实、守信、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加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弘扬了道德新风尚,促进乡村和谐。

    目前,该镇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城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逐步走向均衡发展,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卫生条件日益改善,镇、村(社区)两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传染病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初步形成,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新农保”工作顺利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大众文化建设、全民健身行动有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林业、环保等基本国策得到有效贯彻。

    □文/图 漆楚良 龚念 杨光 摄影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7版:两会专题
   第08版:两会专题报道
一家子的警察 两代人的坚守
宣汉县东乡镇:下活富民强镇“全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