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 当好全市“追赶进位”排头兵
——大竹县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本报记者 廖晓梅 特约记者 王晓林 程一凡 摄影报道

    春日竹乡,硕果盈枝,美景如画。

    春节刚过,一场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大竹县2017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在县城煌歌广场隆重举行。2月3日至4日短短两天时间,95家用人单位提供的5000多个招聘岗位,吸引了12000人咨询、求职。来自周家的准备外出务工贫困村人员李小军早早就进场寻找自己的“东家”。他兴奋地告诉工作人员:“现在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外出务工的老乡们都想留下来。”

    招聘会的火爆场面,印证了大竹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

    这一年,是大竹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抗击经济下行压力的发展考验,面对县乡村换届选举的政治考验,面对脱贫攻坚首战必胜的责任考验,大竹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百舸争流千帆竞,中流击水踏浪行。2016年9月,大竹县胜利召开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1256”战略布局,坚持“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明确同步全面小康和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两大目标”,实施投资、创新、改革、开放和市场“五大驱动”,加快建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区、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吹响了“激情干事业、实干兴大竹”的时代号角。

    2016年,大竹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实现了“四个总量第一”“四个增速第一”。实现GDP283.56亿元,同比增长8.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35亿元,增长8.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5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增长9.5%。

    打造“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区”

    “繁荣大竹”稳步迈进

    2016年9月30日,在广东深圳证券交易所八楼上市大厅里,伴随着庄严的上市钟声,LED大屏幕上“川环科技上市”6个大字赫然映入人们的眼帘。作为达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川环科技从一个炼油小作坊发展到年产汽车、摩托车用各类胶管能力10000吨的大企业,与大竹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密不可分。

    2016年,大竹县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核心战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达106户,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户,川环科技成为达州市首家A股上市公司。工业技改显著加快,投入资金66亿元,同比增长12%。东汉醪糟、川东电缆、环州机电、鼎泰陶瓷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工业园区是拉动“工业强县”的主引擎。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工业企业鳞次栉比,机器声隆隆不绝于耳……走进大竹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铿锵音符在竹乡大地高亢奏响。

    “我们企业之所以选择在大竹经开区落户,不单是这里的地理环境好,产业优势大,关键是在这里办事就像在自己家里办事一样,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不少来大竹投资的业主由衷地感慨。精心包装的大项目、细心打磨的产业配套,加之全心全意的亲商服务,客商感觉在这里创业是一种享受,有一种“家”的感觉,没有陌生感。

    该县从环境、资源、产业链条等方面着眼,按照“园区集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集中化、资源集约化”发展思路和“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规划原则,科学布局园区组团,并以重点打造东柳机电轻纺园,突出抓好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石河建材园、月华食品园,着力培育石河、庙坝、周家等10个工业重镇,构建“1+3+10”一区多园多点格局。

    大竹工业园区的强劲崛起,为企业落户搭建了舒适的“安乐窝”。不但川环科技、川东电缆、三鑫包装等大竹传统优势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园区,利森集团、海螺集团、川粤国际皮鞋城、维奇光电、鼎泰建材陶瓷等省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抢滩大竹。2016年,经开区营业收入达215亿元,创建成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全省机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申报省级经开区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查程序。

    展望未来,一个崭新的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示范区正在成形。大竹县提出了“6+5”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鞋服、农产品生产加工“五个百亿产业集群”。聚力能源建材产业发展,扶持引导企业技改扩能,培育壮大煤矿、洗选、建材、水、电、汽等产业链。推动海螺、利森、红旗煤业等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鼎泰陶瓷生产线、达州青山建材生产线、风能发电等项目,引领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聚力机械制造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达州行动计划》,全面引导支持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环州机电、迅海防爆等骨干企业走机电一体化道路。聚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星擎电子科技产业园、黎明光电产业园落地,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培育壮大维奇光电、鹏翔电子、越洋电子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聚力轻纺鞋服产业发展,扶持玉竹麻业、青山绿水、红星麻业等企业,重点发展服装、家纺及装饰等工艺产品;落实好支持鞋服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引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聚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东柳醪糟、顺鑫农业、巴蜀玉叶、林萍核桃、益寿黑花生、嘉禾糯稻等龙头企业。

    大竹县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完善综合性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采取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等方式,加大自主品牌创建力度,推动“大竹制造”向“大竹创造”转变。制定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柔性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切实加强人才管理工作,着力打造川东渝北区域人才洼地和智力高地。

    立足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该县提出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区。坚持“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出特色”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服务业“2456”工程,加快将大竹建成区域性商贸流通集散中心、川渝现代物流中转重要枢纽,努力提高服务业所占比重和现代化水平,争创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大竹商贸物流园、汽摩交易产业园、金利多综合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公共信息三大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推进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依托达渝高速、南大梁高速、318国道、210国道物流节点和通道资源,积极承接长江沿岸、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等大宗商贸流通、生产资料交易、集散和中转,不断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能级。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用好民间资金和信息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仓储物流体系。

    与此同时,瞄准互联网消费热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智慧城市、宽带乡村等工程,促进电商消费和信息消费。发展金融服务业,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新型金融组织,探索建立融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为一体的产权交易中心。顺应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变化,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幼儿教育,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保健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培育康复医疗、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新业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着力打造“五大商圈”和“六大交易市场”,加大乡镇农贸市场、超市、综合批发市场、便民服务网点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群众消费基础。实施改善消费供给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转变,引导农村消费市场升级,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消费。

    构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时尚大竹”璀璨夺目

    “变化太大了,怎么都想不到这里会变得这么漂亮!”春节返乡走到东湖广场游玩的大竹籍在外人士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位于大竹县城东湖新城的东湖广场,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广场占地面积130亩,依托于东湖公园规划的总体背景,体现“引山入城、引水入城”,突出东湖广场作为东湖公园形象入口、城市客厅、市民集会场所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竹文化,品竹、赏竹、论竹、知竹,借以体现城市的文脉延续,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

    东湖广场、东湖公园的炫丽绽放,是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战略部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动护城河改造治理、国道318、210线大竹城区过境段改线工程,逐步打造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山水田园城市。

    该县修订完善了《大竹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扩大至2076.8平方公里。《规划》后的县域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一主(大竹县县域中心城区)、一副(周家镇县域副中心)、五极(庙坝、文星、杨家、石河、石桥铺5个发展极)及以柏林镇、清河镇、清水镇等37点为基础,形成团状紧凑、双中心、开放式、生态型的“一环两轴两中心三区一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市规模将从2015年24.1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24.2平方公里,分别增至城市人口34万人、县城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到2030年规划用地范围将扩至8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也将由2016年的40.25%提升至2020年的49%,2030年达63%。

    在城市建设上,大竹县重点推进以北城新区和东湖新城为重点的新区开发。新区的开发带动了整个城市道路主干网的形成,拉开了城市骨架,拓宽了城市空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南大梁高速公路、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二期全线通车,大竹—百节机场快速通道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达渝城际铁路纳入四川省、重庆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县乡公路改善工程50公里,新改扩建通村公路129.6公里,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加速形成,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室内体育馆、名豪国际广场、白塔水街、人行天桥投入使用,文体艺术中心、白塔公园加快建设。在开发新区的同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针对旧城区街道狭窄、电线老化、供水供气及环卫等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较差的实际,推动了西门片区、十字街片区、煌歌广场片区、夏家院子棚户区改造。

    如今的大竹,高楼鳞次栉比,大道宽阔平坦,公园、广场处处可寻,一片鸟语花香。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行。

    目前,城区已建成新华广场、金利多广场、青年广场、煌歌广场、东湖广场等8个风格各异的休闲广场;对城区示范街道进行风貌打造,逐步形成“一街一景、一街一品、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同时,大竹县在绿化中注入绿竹、苎麻文化,提升城市精神内涵,打造时尚之都。森林覆盖率达40.85%,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通过努力,县城建成区拓展到25.1平方公里、25万人,城镇化率达40.25%,跻身全省21个“宜居县城”和1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县行列。

    而在乡村,美丽新村风景如画,留着乡愁。

    2017年元旦是冬日里难得的大晴天,在石河镇新华村,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引来不少游客游览观光。青山绿水环抱中,青瓦、白墙、翘檐民居点辍其间,整齐的节能路灯形成两列纵队,沿着“Y”字形的油路向里延伸。广场边,文化广场、卫生室、超市、电商服务点、老年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场所等一应俱全,令人赏心悦目。

    新华村的怡人美景仅仅是大竹县狠抓两个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城镇空间布局,按新型小城市标准建设周家、庙坝、石河、石桥铺镇,推动乌木、团坝、清河、杨家等13个重点镇建成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或旅游名镇。树立“建园即建城”理念,有效发挥园区对小城镇的带动功能,建成加快发展新引擎、改革开放新窗口、“两化”互动新样板。

    布局“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美丽大竹”徐徐展开

    2016年12月31日,一条“快到姚市乡看蝴蝶兰”的信息在竹城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火热转发。“去年我们就去晚了,没有买到,今年趁早去买一盆回家。”第二天一大早,竹阳街道居民李成军就来到位于姚市乡的蝴蝶兰培育基地挑选花卉。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由达州云上生物科技公司与台湾千卉公司合作建立,是目前川东渝北地区唯一的蝴蝶兰基地,育有3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主要销往海口、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迄今,已销售蝴蝶兰13万多株,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高端花卉产销两旺,吸引周边游客成为消费、旅游热点,正是该县着力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县围绕一示范、两带、四业、三区的农业“1243”工程,突出粮油、畜禽、蔬菜、苎麻四大主导产业,做靓香椿、糯稻、苎麻、白茶4张特色产业名片,推进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

    2016年,该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油料播种面积在25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在88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达9.4万吨;已建成优质苎麻基地2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1.6万亩以上;建成香椿基地10.65万亩;建成优质糯稻基地18万亩;建成优质白茶示范基地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4.22万吨,实现“十连增”。该县连续4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首次荣获全市一等奖,喜获水利“甘露杯”。

    同时,该县持续夯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2016年,该县农建示范区整合涉农项目13个,资金1.95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850亩,土地整理2.74万亩,新修、整治渠道68公里、蓄水工程48处,解决饮水安全2650人。造林绿化480亩,硬化村组道路51公里,新建生产机耕道49公里、便民连户路56公里,新建、维修机电提灌站4座,园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一个村办的桃花节,门票卖了几十万元;一个兜售小吃的摊点,一天营业额过万元……在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效能让鹏程果业合作社理事长朱鹏程尤为感叹:“经过多年发展,秦王桃已不只是大竹县的特色产业名片,正在向旅游名片、文化名片逐渐迈进。”

    “加快建成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顺应大众旅游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依托大竹山水生态、现代农业和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由一般型产业向支柱型产业跨越,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四川旅游强县,成为川渝陕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了深度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该县积极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先后在92个新村示范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11.8万亩,引进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42个、家庭农场20户、专业大户154户,修建集中养殖小区45个,庙坝寨峰的秦王桃、二郎江水的巴山红香椿、人和天保的琯溪蜜柚、欧家三溪的“黑美人”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吸引着周边游客到大竹“尝鲜”。

    在农业产业基础带动下,该县“农旅文”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建成欧家“姚氏宗祠”、庙坝寨峰村桃花节和五桂养生风情湾、清水驷马桥草莓采摘园、清河龙洞坝李花园、牌坊大全大城寨、川主铁佛古村落及真人“CS”基地等乡村旅游线路16条、景点28个。每个示范新村有1-2个集中连片的优势主导增收产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2%以上。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大竹县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理念。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治”工程,重点抓好东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重点流域垃圾污染综合治理等工程,新开工铜钵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完成蒲包乡饮用水源整治。完成柏林、清水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石桥铺、清河、杨家场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纵深推进植树造林、天保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快建设“三带三廊四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确保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进一步提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争创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理念,着力建成一批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决胜“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和谐大竹”温馨绽放

    1月19日上午,在永胜乡茨竹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送福”活动火热开场,干部们手里捧着的“福”字、春联映红了贫困户的笑脸。作为全县最快达到退出标准的省定贫困村,攻坚首战告捷的红旗如期飘扬在这片田野上,也飘扬在每个贫困户心头。

    回首2016年,大竹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精准实施“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全县2016年度计划退出的18个贫困村、6298户18374名贫困人口,顺利通过省、市、县组织的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根葱比我还高!”1月16日上午,在八渡乡青南村大葱产业收获现场,种葱大户欧堪贵拿起一根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量量比比,难掩喜悦之情。

    欧堪贵原本在重庆打工,2016年,受到大竹县“能人助村”计划的感召,回到家乡做起大葱产业。一年过去,从前的“打工仔”已成为当地青年创业带头人。据介绍,村里喜获丰收的大葱共有350亩,亩产量达到了7000公斤,按每斤1.7元的统一收购价,每亩大葱能为葱农带来收入11000余元。

    脱贫攻坚,抓住富民产业培育是关键。近年来,大竹县围绕农业“1243”工程,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香椿、糯稻、蔬菜、中药材和畜禽产业,实现“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着力解决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这60亩茅草地是村里的专业户联合3户贫困户流转的,马上要种上香椿。”在李家乡大湾村,4组组长刘善华指着挖掘机正在拉沟的土地说,“我们还在修路、建堤坝,准备养鱼、养鸭,荒了10多年的茅草地终于派上了用场。”

    刘善华手指圈划的这一大片地,被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笑称为“大湾村未来的产业带”。在对口帮扶单位省法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大湾村建立起“1+N+1+X”合作经营机制,即“1个专业合作社(或经营业主)+N个贫困户+村委会+各种金融扶贫政策”,将政策、人力、资金整合在产业上,使其成为连接村集体与村民的纽带、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平台。2016年,全村已有10户贫困户、20名贫困群众退出贫困行列,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

    2016年,该县70个贫困村共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8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37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9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700亩,优质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4900亩,优质水产养殖面积1900亩,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大竹县还提出“聚力打胜公共服务和兜底脱贫硬仗”的号召,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2016年度,该县减贫人口18374人参合率达100%,2016年9月1日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报账实现“0”支付;中小学营养餐项目补助实际支出约4000万元,贫困寄宿生补贴发放878万元,教育资助解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367人;18个退出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已安装完成6035套,全部解决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638笔,金额9521.5万元,安排产业扶持基金218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3484.5万元。

    “这个贫困户家中有几口人?房子有多大?贷款多少?收入来源是什么……”2016年10月25日上午,在高明镇老学堂村,大竹县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火热进行。现场问答、随机走访……各种新颖的评赛形式让参赛村“压力山大”。

    “脱贫攻坚不仅要给贫困户吃‘定心丸’,党员干部也要有‘明白账’。”为了晒出扶贫“真功夫”,补齐脱贫“短板”,大竹县创新工作形式,先后3次在2016年度计划退出的杨通乡阳光村等18个贫困村举办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运用“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六大手段破解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难题。“脱贫攻坚现场评赛会”的做法,不仅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还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今年,大竹县将继续围绕县委“1256”战略布局,聚焦“11693”脱贫攻坚工程,加快“两线合一”进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确保全县2017年2012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个省定贫困村如期退出;2018年贫困县摘帽,誓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走在全市前列,进入秦巴山片区先进方队。

    大竹县城远景

    永胜乡茨竹村规模百合种植长势喜人

    李家乡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给贫困群众传授白芷种植管理技术

    月华镇农民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竹唢呐组合”进行竹唢呐口鼻同奏表演

    农旅相融新村美

    川环科技工人对胶管进行配套和检验

    投入使用的中华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俯瞰东湖广场

    大竹经济开发区一角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5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6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7版:日报7版
砥砺奋进 当好全市“追赶进位”排头兵